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收單市場暗鬥升級:現“切機”搶商戶

  • 發佈時間:2014-08-11 07:38:18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競爭加劇亂象頻發

  違規套用低扣率及虛假商戶入網等手段攬客

  今年上半年支付收單亂象愈演愈烈。除了違規套用低扣率及虛假商戶入網等常規手段招攬客戶外,收單市場還出現了“切機”搶客戶的“新玩法”。分析稱,收單行業違規頻發,原因在於該行業利潤過低,也基於爭奪客戶資源的考慮。

  今年3月,8家機構已被央行暫停了新增商戶業務。業內人士建議央行進一步加大對收單業務的監管力度,對查處的嚴重違規機構適時暫停新增商戶業務,甚至強制其退出市場。

  專題文/表 記者林曉麗

  今年上半年支付收單市場亂象愈演愈烈。除了違規套用低扣率及虛假商戶入網等常規手段招攬客戶外,收單市場還出現了“切機”搶客戶的“新玩法”。央行於今年3月已暫停8家機構新增商戶業務,但震懾作用不佳。

  收單費率應作一定調整

  “上半年支付收單市場的問題,第三方支付等非金融機構和銀行統統有份。”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收單行業違規頻發,根本的原因在於利潤過低。據介紹,一直以來,收單行業遵循的是線下收單領域的721的利潤分配規則,其中收單企業佔的是兩成的分成。

  “這套規則建立於鼓勵發卡的銀行卡發展早期,而目前大家普遍反映的問題是銀行卡發得過多,而在中小商戶鋪收單體系的布設又需要很多投入,收單費率應該作出一定的調整。”該業內人士認為。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陳宏民則認為,收單機構以及金融機構的違規行為,主要是為了爭奪商戶資源,且更多的可能並不是為了支付服務本身的收益。一些銀行可能是為了吸存而向商戶提供那些“惠而不費”的違規服務;大型第三方支付機構則為了獲得商戶和客戶的資訊資源,以及進一步滲透互聯金融的目標。

  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第三方支付牌照企業達269家。

  建議:對嚴重違規機構

  應暫停其新增業務

  業內人士建議央行進一步加大對收單業務的監管力度,對違規機構啟動專項檢查,對查處的嚴重違規機構適時暫停新增商戶業務。同時制定“停新”機構驗收標準,對驗收不通過機構繼續暫停新增商戶,甚至強制其退出市場。

  陳宏民認為,短期需要儘快調整銀行卡手續費的定價體系,從整體上壓縮違規套利的空間,“應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將我國當前以商戶分類為主的定價體系調整為以借貸(借記卡和貸記卡)分離定價為主、商戶分類為輔的定價體系,並逐漸擴大銀行卡方面的差別定價,以替代商戶分類定價。”

  Tips

  切機

  一般以免費降低扣率為誘餌,勸説商戶升級POS機程式,然後偷偷卸載或者破壞競爭對手的原有程式,換上自家軟體,使之變成自己的客戶。從外觀上看,POS機沒有任何變化,但其實已經換了資金清分路徑,收取手續費的東家也換了,商戶對這種特洛伊木馬式的“升級”往往蒙在鼓裏。

  亂象1切機搶奪商戶資源

  據不願具名的資深人士介紹,中國銀聯業務管理委員會下發的一份內部監管文件提到,根據機構投訴,快錢、樂富和中匯等機構涉嫌授意或指使外包機構利用切機搶奪商戶資源,同時大量偽造商戶名稱和代碼。有業內人士説,“切機”從軟體下手,成本更低、效果更好,容易引起惡性競爭。

  亂象2直連發卡銀行、買賣通道

  前述業內人士介紹,新型的違規手法還有非金機構多頭連接發卡銀行,將本機構系統與發卡銀行提供的各類支付介面進行包裝,將大量交易通過套用交易渠道、線下轉線上等手段違規變造後直送發卡銀行,個別機構甚至在同業間大肆宣傳能低成本實現跨行交易轉接,以30萬到50萬不等的打包價格售賣交易通道。

  此外,還出現大規模轉移交易,導致接收交易機構的交易量暴增。

  亂象3違規套用低扣率

  上述內部文件稱:2014年上半年,全國共確認違規套用低扣率商戶183,275戶,佔全部違規商戶的39.68%,其中違規套用低扣率MCC商戶150,585戶;違規套用特殊計費優惠商戶32,690戶。

  銀行人士透露,POS機亂象中最常見的一種就是“套碼”,以費率最低的超市名義申請入網,拿到0.38%的費率,然後在飯店或KTV等地方使用。

  而為達到違規套用低零扣率目的,個別收單機構虛假商戶入網十分嚴重。據估計,2014年發卡銀行因此損失或達幾億元。相關管理部門近期出手對違規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規範。

  亂象4收單外包混亂

  因準入門檻低,大量資質較差的外包機構涌入收單市場,通過冒用監管和銀聯名義撒網式拓展商戶,在拓展過程中存在大量變造、偽造、虛設商戶,各類風險案件頻發。

  另外,部分收單機構在拓展商戶時大量違規使用資金先結算到代理商再到商戶的二清機,使代理商截留商戶資金變為可能。據浙江義烏一商戶反映,其使用某支付機構的二清機後,代理商私自更改了該POS資金清算賬戶為自身賬戶,導致11筆共32萬餘元清算資金流入代理商賬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