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媒體談農村貸款難:定向降準資金難找準靶心

  • 發佈時間:2014-08-10 08:39: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王偉健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釋放利好信號:

  兩次降準,銀行流動資金多了,涉農貸款更方便

  在江蘇省太倉市城廂鎮,高標準農田連片成方。站在田野裏,城廂鎮黨委副書記陸明感觸良多:“高標準農田是現代農業的基礎,但高標準意味著大投入,農業比較效益低,回報週期長,資金是最大的難題。”

  陸明介紹,鎮裏有5家合作農場,流轉的土地面積共2萬多畝。“雖然鎮裏每年都擠出2000多萬元投入高標準農田,但分散到各農場,就像‘撒胡椒面’,現在才完成了7000畝。”

  據測算,建設一畝高標準農田要投入3000—5000元,以一個合作農場2000畝土地計算,需要投入600萬—1000萬元。“這麼大的投入,靠鎮裏的財政補貼不行,靠農場自身積累也不行。另外,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是一勞永逸的事,往往今年這裡渠修好,過幾年遇幾次大水又壞了,常常要迴圈投資,這樣容易形成建設速度跟不上老化速度的‘怪圈’。”陸明説。

  錢從哪來?合作農場紛紛把希望投向銀行。

  太倉農村商業銀行副行長顧必武介紹,去年5月,城廂鎮5家合作農場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獲得該行1億元的授信,專門用於高標準農田建設。到目前為止,太倉市有9家合作農場獲得了1.8億元的授信。

  “授信有了,未必有貸款。”顧必武説,“銀行總是感覺缺錢,特別是對於我們這樣的農村商業銀行來説,增加流動性是最渴望的政策。”

  今年4月,央行下調縣域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存準率兩個百分點。6月16日起,再次對符合審慎經營要求且“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商業銀行下調存準率0.5個百分點。

  “兩次定向降準,多了5億元的流動資金。”顧必武説,這對於那些合作農場來説,定向降準無疑釋放出一個利好信號。

  稻花香農場嘗到了甜頭。“因為政策調整,我們提前獲得了貸款,有了錢,就可以著手農田基礎建設了。”農場負責人説,目前已經到賬的1500萬元全部用於新毛片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餘下貸款到賬後,南郊1萬畝也可以整體推進了。

  現實困境堪憂:

  合意貸款規模受限,缺乏精準“滴灌”,資金難找準“靶心”

  段永凡,金湖縣金北鎮張方村的土地流轉大戶,這幾年他聯合幾個種糧大戶,流轉面積上千畝。正值夏種時節,面對資金這個老大難,他希望定向降準能帶來利好。

  這些日子,段永凡向鎮上的郵儲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提出貸款申請,但因為沒有可抵押資産,找不到擔保,款依然沒貸到。老段感嘆:“農民貸款太不容易了!過了農時一年就白忙,只能向左鄰右舍三五千地借。”

  蘇州一家城商行負責人坦言,定向降準釋放了流動性,銀行手裏錢是多了,但受限于存貸比,貸款資金是有上限的,不能多放。目前他們城商行的存款餘額為400億元,降準0.5%,相當於釋放了2億元的流動貸款資金。但這2億元並不能用於新增貸款,因為央行雖然推出了定向降準,但合意貸款管理沒與時俱進。他打了個比方,如果把銀行比作是一個水池,涉農貸款比作需要灌溉的農田,降低準備金率,相當於給水池裏多放了水,但真正能給農田灌多少水,制約因素還沒完全解決。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長期以來農村金融的毛細血管不暢,沒有有效的“滴灌”措施,難以將定向釋放的流動性找準“靶心”。目前一些中小型股份制銀行在急速擴張中,資産負債表繃得很緊,自身流動性緊張,信用收縮已不可避免。如此一來,定向降準往往成了中小銀行緩解自身流動性的籌碼。

  他分析,農村金融機構的存貸比普遍較低,超額存款準備金率也比較高,這意味著他們可能不是沒錢放貸,而是不想放貸,即使定向降準投放流動性,也不一定能有效調節貸款投向和結構。

  正規渠道貸款難,民間灰色地帶資金活躍。一位養殖企業老闆訴苦説,他找民間小貸公司借的“過橋資金”,100萬元的本金,10天利息就要2萬元,根本負擔不起。

  農村金融出路:

  政策多“接地氣”, 激活現有金融組織支農活力

  農村融資難、融資貴現象長期存在,凸顯農村金融服務的薄弱環節。專家認為,其原因一是政策性金融作用發揮不充分,合作金融發展缺位;二是扶持政策力度不足,協調性和合力尚有提升空間。一位從事設施農業的農場負責人抱怨,一些政策出發點是好的,但在基層實施不了,落地難,主要原因是政策沒有“接地氣”。

  “有的地方人民銀行是按季度下指標,有的地方則按月下指標,對金融機構的約束太嚴。”蘇州某城商行業務經理説,新增貸款指標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存款準備金率下調了,但貸款比例不能高於存款75%的上限沒變,合意貸款規模沒變,就相當於水庫上游放了水,閘門沒全開,水流就不暢通。

  “定向降準釋放的流動性可能短時間會在局部緩解流動性緊張局面,但根本解決農村貸款難問題,並非一兩次降準所能解決。”太倉農商行業務發展部副總經理朱敏宇認為,農村融資難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根源還是與農民、農企本身的生存環境不協調,除了金融政策方面的傾斜之外,需要加大強農惠農政策等綜合化手段,降低稅收、降低成本,把從事農業産業的風險降下來,讓務農涉農的有更好的穩定收益,金融才能更好地進入。

  吳江農商行副行長莊穎傑表示,目前金融政策不斷傾斜,為農民融資創造更為寬鬆的條件,然而要産生更好的效果,一方面要改善實體經濟環境,另一方面也需要銀行自身練好“內功”。

  針對農村金融有效服務不足問題,有關專家認為,出路在於激活金融組織的支農活力。在政府層面,應多給一些扶持農村金融組織發展的“真金白銀”,比如建立農村信貸風險擔保基金,對扶農成效突出的金融機構實施獎勵等。同時也要制定差別化監管措施,綜合運用財稅、貨幣、監管等政策工具,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創新金融産品和服務方式,支援符合監管要求的縣域銀行業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持續提高存貸比。

  7月1日起,銀監會對存貸款計算口徑進行調整,進一步為農村金融機構鬆綁,鼓勵商業銀行將更多的信貸資金投入小微和“三農”領域,這讓許多種糧大戶們看到了希望。

  延伸閱讀

  金融支農不斷加力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農村金融制度創新,將其作為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進行部署,明確提出強化金融機構服務“三農”職責,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加大農業保險支援力度。

  ■4月1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加大涉農資金投放等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六項措施,並要求所有涉農金融機構都要努力往下“沉”,不脫農、多惠農。

  ■央行從4月25日起分別下調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存款準備金率2個和0.5個百分點。

  ■6月16日定向降準再度開閘,符合審慎經營要求且“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商業銀行下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