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國經濟仍有黯然失色的風險

  • 發佈時間:2014-08-10 08:03:00  來源:瞭望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們一直在談論的美國經濟復蘇,更大程度上是正從谷底走向平地,而不是經濟重新“起飛”

  今年以來,美國經濟忽冷忽熱。年初受寒潮影響,國內生産總值(GDP)負增長。二季度,又一片欣欣向榮。國際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紛紛下調美國經濟增長預期。美國內,經濟相關部門又對經濟前景表示樂觀。尤其是,美聯儲有意在秋冬交替時結束量化寬鬆,似乎暗示美國經濟已經具備擺脫各類政策扶持的條件,可以實現自發的增長。美國經濟是世界經濟中具有系統重要性的影響因子。其經濟能否穩定、增長關係到幾乎所有國家利益。

  橫向比較,美國反危機的效果的確好于其他主要國家。就IMF7月份公佈的經濟增長預測看,今明兩年,美國、歐元區、日本經濟分別增1.7%、3.0%,1.1%、1.5%,1.6%、1.1%。美國的後勁更足。從反危機政策所處的階段看,美國處於減量、退出階段,歐洲、日本處於加量、鞏固階段,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多在綢繆防範危機及其尾部轉移風險。至少在表面上美國經濟狀況顯得比其他國家體面得多。加之美國金融市場持續火爆。不少金融從業者打趣説:“目前是找不到經濟比美國更好的國家了。”

  就反映美國實體經濟狀況的數據來看,的確也比過去幾年顯得更加穩健,處於“病去抽絲”的最後階段。具體表現在:關乎美國經濟健康狀況的不少數據已可與危機前比肩,甚至好于危機之前。這包括但不限于:美國每人平均GDP水準、非農就業總人數、職位空缺數、首次申請失業金人數、汽車等耐用品銷量、消費者信心指數及日均消費額等。經濟先行指標中,美國供應管理協會製造業及非製造業指數連創新高。此外,美國銀行家協會數據稱,信用卡帳單及時還款率創下20年來新高。這意味,生産正在擴大、就業變得容易、收入開始改觀、消費更有底氣。至少在數據上,美國經濟的恢復性增長已經比較全面地展現出來,正逐步爬出危機的泥潭,重新回到危機前美國經濟活動水準數量上的“原點”。但也可見,人們一直在談論的美國經濟復蘇,更大程度上是正從谷底走向平地,而不是經濟重新“起飛”。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些反映實體經濟狀況數據表現靚麗之時,美國金融市場的活躍度更引人注目。在股市,標普500指數自2009年至今持續上漲,達近2000點,是2009年3月時的3倍還多。在債市,美國國債愈發搶手,認購率超3倍;次貸等垃圾債重新受追捧。世界知名金融數據服務公司Dealogic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垃圾級企業債券年發行量已經達到2108億美元,為2000年以來同期最高水準。一旦將金融交易的巨大發展與實體經濟的改觀相對比,可以發現,美國實體經濟的“複元”顯得微不足道,實在和金融市場的“蓬勃發展”差得太遠。虛擬與實體經濟再次脫節。美國經濟當中的這種脫節值得警覺,也更使人懷疑美國經濟數量型復蘇之外的品質問題。

  眾所週知,過去幾年,美聯儲實施了無度的量化寬鬆政策。這一政策的原理是:通過擴大美聯儲自身資産負債表的方式購買各類債券(主要是美國國債),首先復蘇金融市場,使實際融資成本降到市場“滿意”的程度,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充實起來。而後,大河有水小河滿,“引資入實”,推動實體經濟活絡起來。其吊詭之處在於,美國量化寬鬆不僅帶動了美國金融市場的火爆,更掀起全球金融業波瀾,而實體經濟始終是一鍋溫吞水。這是因為,實體經濟有國界,而金融無國界。金融交易的收益率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也遠高於實業。因此,在理論上只要全球範圍內金融交易的回報率不低於美國實體經濟的回報率,“引資入實”就難以實現。因此,幾乎可以判斷,美式量化寬鬆不是簡單的失敗了,而是在推動實體經濟的同時,重新將金融泡沫吹大到危機之前的狀況。孰利孰弊,不言自明。

  同時,美國國內的黨派之爭,使政府財政權力捉襟見肘,行政權力也飽受掣肘。於是,過去幾年美國政府對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做的最大貢獻幾乎是努力營造一種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將同時迎來高潮的氛圍,通過消費“美國實力”來抬升人們的消費和投資預期。然而,預期顯然也更優先作用於善講故事的金融市場。實體經濟只是間接受惠。最終,政府口惠而實不至的刺激與聯儲實惠的撒錢刺激形成惡性迴圈:越刺激,人們越追捧金融交易,而輕視實體經濟,實體經濟的前景也越來越只是被金融利用而不被真正看好。如此,當美國的實體經濟好不容易接近危機之前的地面時,虛擬經濟已經成為地上“懸河”。

  目前看,美聯儲的量化寬鬆政策即將結束。美國甚至全球範圍內的流動性緊縮引而待發。美國實際融資成本已經悄然上升。支援美國金融市場繼續膨脹的依據越來越匱乏。那麼按照次貸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演化發生的邏輯,隨著聯儲和政府對市場的支援越來越弱,實體經濟仍難給力,一旦投資者意識到虛擬經濟已經離實體經濟真實的故事太遠,必然伺機做空,金融市場動蕩風險不言而喻,並終將全面累及經濟社會各層面。同時,美國中期選舉將至,政府行政將更加困難。大危機已經耗盡了政府幾乎所有財力,美聯儲的量寬也難立刻回頭。如此,熨平市場震蕩之手不再。屆時隨著金融市場動蕩傳導至實體經濟,美國經濟也將黯然失色。□(文/魏亮 作者單位: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