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省不良貸款實現“雙降”

  • 發佈時間:2014-08-08 08:29:28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楊軍雄 通訊員 張薇

  本報訊 浙江不良貸款反彈勢頭得到一定程度遏制,銀行業運作呈現積極向好態勢。浙江銀監局數據顯示,6月份,浙江不良貸款餘額1356億元,比上月減少106.5億元;不良貸款率1.96%,比上月下降0.17個百分點。

  一些原來不良增速較快的地區,如溫州、湖州、嘉興和衢州等上半年不良貸款均實現“雙降”;其中嘉興和台州不良率分別只有1.02%和1.03%。此外,部分地市採取多項有力措施防範化解“兩鏈”風險,取得了明顯成效,據調查,溫州風險擔保圈個數和涉及銀行信貸金額,比年初均呈下降趨勢,市場信心逐漸恢復,呈現企穩態勢。

  近一兩年來,浙江的不良貸款率一直為外界所關注。具體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浙江銀行不良貸款波動?怎樣看待目前不良狀況?不良貸款如何化解和提前防範?筆者採訪了浙江銀監局等部門。

  多因素影響不良走勢

  除了受國內外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之外,浙江銀監局有關負責人指出,浙江不良貸款變動還與經濟調整和轉型,影響到利益格局劃分,産生的經濟轉型期陣痛相關,在擔保鏈、民間借貸等關聯性因素擴散放大效應的作用下,導致我省銀行業資産品質出現波動。

  週期性因素方面,外需萎縮未發生根本性好轉。較高的外貿依存度使得浙江較易産生區域內的外向型風險;加之浙江無論是“走出去”還是“引進來”的企業和金融機構都在全國佔有很高的比重,因此,世界經濟金融週期性低迷對浙江的影響和風險傳遞性都要高於全國其他地區。

  結構性因素方面,部分産能過剩行業風險持續暴露。浙江是製造業大省但産業層次不高。2011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外需的急劇萎縮,浙江經濟自身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素質性問題不斷暴露,船舶、海運、光伏等部分週期性和産能過剩行業以及一些産業層次較低的製造業進入相對過剩狀態,風險持續暴露。浙江轉型升級力度持續加大,在大力引導創新驅動的同時,日益加大環境、要素倒逼企業轉型升級的力度。部分環保標準不合格企業面臨關停風險。這些企業的關停對自身以及上下游相關行業的信貸資産品質構成一定衝擊。

  從微觀層面看,部分企業因涉足民間借貸導致資金鏈問題,或因捲入擔保鏈出現代償風險。一些企業在“轉型無門、升級無路”的困境下,盲目進行跨行業投資,甚至不惜融入高息民間資金用於支撐房地産、光伏、礦産等高風險項目的投資需求,最終導致資金鏈問題。此外,浙江企業一大信用特徵就是互保、聯保盛行,導致風險相互傳遞。

  另外,一些銀行機構經營粗放,信貸管理體制存在弊端也是重要原因。

  不良貸款總體可控

  浙江銀行業不良貸款率雖居全國各省市中等偏上水準,但與國際銀行業相比,總體資産品質仍是較高的。儘管近年來受國內外經濟形勢嚴峻等因素影響,浙江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出現了上升反彈,但與國際知名銀行相比,浙江不良貸款總體仍處於較低水準。以2012年9月末數據為例,浙江銀行業不良貸款率1.54%,與國際公認的3%這一良好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指標相比,浙江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仍處於良好範圍。

  浙江不良貸款與撥備計提和盈利相比,總體仍處於可控範圍。不良貸款率的高低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其本身並不是銀行的經營目標,還應和相關收益率指標結合起來分析。今年1至6月,全省銀行業新增不良貸款遠低於同期利潤。同時,貸款損失準備計提力度持續加大,6月末全省銀行業貸款損失準備(銀行估計貸款可能發生的損失,計提的用於彌補損失的準備金)2021億元,比年初增加219億元;撥貸比(貸款損失準備與貸款總額的比率)為2.93%,比年初上升0.17個百分點,高於監管標準要求。以上數據均表明,浙江銀行業具有良好的風險抵禦能力,完全有能力消化現有的不良資産。更為重要的是,不良貸款不等於是損失貸款,不良貸款率不等於是損失貸款率。從不良貸款清收處置的實際效果看,浙江目前不良貸款損失率為0.13%,較年初下降0.02個百分點。

  積極化解“兩鏈”風險

  目前我省正從規範銀行授信業務、減少擔保鏈條、促進企業合理融資等,加快推進不良貸款處置。

  針對“兩鏈”風險中暴露出銀行授信審批中的一些問題,去年以來,浙江銀監局先後印發了《關於加強企業資金鏈風險管理工作的意見》、《關於加強和改進授信風險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關於規範浙江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異地授信業務的指導意見(試行)》等文件,督促銀行業建立科學的貸款定價機制,簡化互保聯保關係,強化對借款人自身風險的評估,更加重視第一還款來源、減少對企業間互相擔保的依賴,從源頭上減少擔保鏈條。

  我省還積極推動銀行業支援實體經濟,積極調整信貸投向,盤活存量,用好增量,信貸期限結構、區域結構以及行業結構均得到優化,保持銀行業信貸規模合理增長。截至6月末,全省銀行業各項貸款餘額6.9萬億元,比年初增加3461億元,同比增長9.1%,與我省經濟增長情況以及實體經濟信貸需求基本匹配。從期限結構看,6月末,全省銀行業中長期貸款佔各項貸款比重同比上升1.9個百分點;新增貸款中中長期貸款佔比同比上升13.7個百分點。貸款期限長期化趨勢明顯,表明貸款投向實體經濟的比重上升,企業的銀行融資穩定性提高。

  此外,全省銀行業嚴格落實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要求,大力發展綠色信貸,調整和壓縮造紙、印染、製革等落後産能行業信貸,加大對節能減排以及技改項目的信貸支援力度,行業結構持續優化。

  我省還引導銀行業與困難企業同進共退、共渡難關。建立行業協會主導的困難企業會商幫扶常態機制。為防止單家銀行壓貸抽貸導致其他銀行債權風險擴大,溫州銀監分局于2014年4月率先推動該市銀行機構達成“風險企業幫扶和不良貸款化解處置自律公約”和“同進共退自律公約”兩項自律公約,監督銀行對符合條件企業同進共退提供續貸支援。對於新出現問題的企業尤其是擔保企業,指導督促銀行業落實“三個不得”的要求,即不得簡單地向擔保企業平移貸款,不得簡單地以涉及擔保圈為由提高擔保企業信貸標準,不得簡單地壓減擔保企業貸款規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