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專家:杭州菜場鮮見轉基因蔬菜

  • 發佈時間:2014-08-08 05:34:22  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莊小琴

  最近,因為某品牌“不管幾比幾,不要轉基因”的玉米胚芽油廣告,轉基因再次成為網際網路爭議的話題。

  讀者鄭洪英大媽打來電話説,買食用油,我可以看瓶身的標識,但去菜場買菜,如何區分轉基因與非轉基因蔬菜呢?

  很多人和鄭大媽有一樣的困惑:琳瑯滿目的菜場上,同一蔬菜的“變異品種”越來越多,以番茄為例,從顏色上看,有黃有紅,從個頭上看,有大有小,從質地上看,有軟有硬;再如馬鈴薯,老底子的馬鈴薯刨完皮後會變黑,現在的馬鈴薯不管切開多久還是黃澄澄的……它們,會是已經入侵我們餐桌的轉基因蔬菜嗎?

  杭州的菜場不太可能買到轉基因的蔬菜

  有個同事也曾抱怨説,買了個番茄放冰箱忘了吃,一個月後拿出來還是新鮮如初,自此之後,再也不敢買番茄了。

  確實,番茄是受轉基因流言困擾最大的蔬菜之一。除了它超長的耐貯存期,還有它眾多的“兄弟姐妹”也被認為是轉基因的産物。比如一種名為“聖女果”的小番茄,網上流傳的一篇《轉基因食品清單》,就很確鑿地將它打入“轉基因”行列。

  事實是否如此?杭州市農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長柴偉國告訴記者,這絕對是錯誤認識。關於轉基因番茄,華中農業大學教授葉志彪曾在1997年研究出耐貯藏的番茄“華番一號”,但該品種推廣兩三年就停止了。此後,北京大學的陳章良也進行過研究,但並未進入商業化種植。

  目前,我國已先後批准了轉基因棉花、轉基因大豆、轉基因玉米、轉基因油菜4種作物的進口安全證書。除批准了轉基因棉花的種植外,其他進口的3類作物用途僅限于加工原料。我國法律規定,進口用做加工原料的農業轉基因生物,不得改變用途,即不得在國內種植。

  柴所長説,餐桌上常吃的蔬菜品種,並沒有進行商業化推廣種植的轉基因蔬菜,至少在杭州的農貿市場裏,不太可能買到轉基因的蔬菜。

  雜交和轉基因是兩個概念

  那麼,菜場上那麼多品種的番茄從何而來?柴偉國説,這都是由傳統的品種,經過一代一代篩選或雜交改良而來。

  “雜交和轉基因是兩個概念,”柴偉國説,雜交育種是將兩個或多個品種的優良性狀通過交配集中一起,再經過定向選擇和培育,獲得新品種的方法。自然界賦予了蔬菜品種的多樣性,只要有針對性選擇所需要的目標性狀,通過設計好的雜交方法,可以把幾個優良的性狀聚合在一個品種上,這樣一代一代改良成我們想要的品種。比如耐儲存的番茄、顏色鮮艷、表面光滑的番茄,都可以通過選擇具有這類性狀的品種進行雜交後定向選育。

  而轉基因是指將人工分離和修飾過的基因導入到生物體基因組中。當然,轉基因技術也是一個育種的方法。

  針對“聖女果”是轉基因的説法,柴偉國也給予了否認。他説,大陸最早從台灣引進小番茄品種“聖女果”,當時還沒有轉基因技術。小番茄是相對比較原始的番茄品種,大番茄都是從早先的小番茄中經過長期選擇改良而來。

  蔬菜外觀美觀、口感好壞

  與轉基因與否無必然聯繫

  網上流傳的《轉基因食品清單》還教網民從外觀、口感來判斷轉基因食物。柴偉國也不認同這種説法。

  “形狀的好壞,與是否是轉基因無關,而是與品種好壞、栽培技術有關,”他説,大棚種植能改善蔬菜生長的環境條件,生長出來的蔬菜大小均勻,“賣相”好看,而露天種植的蔬菜,就顯得相對較差。

  大多數人可能還有一個疑惑,就是很多蔬菜吃起來口感不如以前好,沒了以往蔬菜該有的清香味,這是不是轉基因作的祟?柴所長説,口感下降有這個可能,但與轉基因無關。“當蔬菜的生長週期變短、産量增加的同時,其風味可能有所下降。同時,不能否認的一個原因就是,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大家的嘴巴變得更挑剔了。”

  “但事實上,育種工作者在進行各種新品種選育時,主要目標之一是優質,就是提高蔬菜品種的外觀和口感。”

  請登錄杭報線上“活動頻道”《我的菜》專區,與我們互動。或掃描二維碼留言。或致電85051881報名。“您的菜”一經採用,可獲得由鮮豐果業提供的200元果品提貨券。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