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守牢生態底線靠制度

  • 發佈時間:2014-08-08 04:59:4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啟動了首批57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並要求先行示範區實踐探索包括自然資源資産産權管理、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領導幹部評價考核體系、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資源高效節約利用等30多項創新性制度。把制度創新作為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的核心任務,探索生態環境建設的制度性解決方案,是建設美麗中國,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國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大亮點。

  多年來,“邊污染、邊治理”,甚至“只污染、不治理”的現象突出。這與我國的生態環境建設缺乏強而有力的制度性保障密切相關。當前,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階段,要徹底轉變粗放的發展方式,走上集約化的發展道路,徹底扭轉“重經濟效益、輕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問題,關鍵在於築起保護生態環境的制度堤壩。

  今年以來,國家推出了不少旨在保護生態環境的政策措施。例如,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情況考核辦法(試行)》,確立了實行最嚴格的責任與考核制度;國家發展改革委先後出臺並完善居民用水、用氣、用電的階梯價格政策,用價格杠桿培養居民節約意識;通過對部分産能過剩行業實行更嚴格的差別電價政策,加速推動相關行業轉型升級或淘汰出局。隨著制度建設的不斷推進,今年上半年,我國各項減排工程如期推進,4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複製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總的來看,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就要健全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形成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建立空間規劃體系,劃定生産、生活、生態空間開發管制界限;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堅定不移實施主體功能區制度,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對領導幹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加快自然資源及其産品價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場供求、資源稀缺程度、生態環境損害成本和修復效益;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建立和完善嚴格監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獨立進行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責任者嚴格實行賠償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生態文明建設既事關發展方式,又事關人民福祉,只有築牢保護生態環境的制度防護墻,“美麗中國”才能“夢想成真”。而在加強制度探索和創新的同時,也要及時總結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抓好政策措施和規章制度的建設和落實,不能讓制度創新成為“花架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