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種子好不好 市場説了算

  • 發佈時間:2014-08-08 04:59:3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近日深入調研種業改革的情況時,發現了一個很獨特的“湖南現象”。湖南省種子企業總數不到全國的1%,但AAA級種企佔全國的12%,全國28個國家級種業基地縣中湖南佔8個,全國推廣面積最大的早、中、晚稻品種都出自湖南……湖南的商業化育種為何能走在全國前列?

  “沒有好品種就沒有好種企”

  唐文幫,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也是湖南希望種業的育種總監,今年40歲。去年,湖南農業大學和希望種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公司每年給學校38萬元的技術合作經費,其中18萬元由唐文幫作為課題發展基金。唐文幫在完成教學、科研任務之外,進行品種選育等研發工作。對於研發成果,獨家經營權歸希望種業,銷售每公斤種子提成0.6元給學校作為品種權費。

  “我們為什麼看中唐教授?”希望種業董事長丁新才説,沒有好品種就沒有好種企,唐教授有38個品種通過國家審定,都為第一或第二完成人,被視為湖南省中青年育種專家的代表人物。希望種業此前已與唐教授有2至3年的合作,對他的品種選育能力很認可。

  在唐文幫看來,與希望種業合作對學校、種企、個人都有利。希望種業由此解決了品種選育的後顧之憂,學校的科研成果也有地方轉化。“我看中公司重視科研的氛圍。公司三分之一員工是研發人員,建有專門的種業研究院。”唐文幫説,“以往科研項目中期檢查、評審都要花很多精力,如今,不用再為經費發愁,項目檢查的資料等都由公司科研部負責,自己可以專心育種。”

  來到企業後,育種專家們有不同於以往的感受。“在科研院所,我們的目標是通過品種審定,完成課題,大家不用考慮能否適合推廣。在企業,選育什麼品種我説了不算,要由市場和企業育種委員會説了算。”唐文幫説,在湖南,真正推廣上百萬畝的品種都出自種企。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適度經營快速發展,不適合機械化栽培的品種將來會失去市場。眼下,希望種業的育種力量正關注適合機械化的品種。

  “讓育種專家沒有後顧之憂”

  “早在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種業體制改革 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之前,湖南就已出臺政策,通過留職服務、兼職服務、辭職服務和本職服務4種模式,鼓勵科研人員停薪留職到企業從事育種工作。”湖南省種子管理局局長周志魁説,省裏鼓勵科研人員停薪留職到企業從事育種工作,其人事組織關係保留在科研院所。科研人員如果返回科研院所,其在企業工作期間的工齡連續計算。這些政策解決了育種人員的後顧之憂,為科研單位提供了近三成的研發力量。

  師從袁隆平院士的湖南省科裕隆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梅元對此深有感觸。2003年,孫梅元當時還是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的一名育種專家,他培育出三係不育係湘8A,同時選育出三係組合湘優207品種,因育種成本高,企業利潤少,不能佔領市場而未被認可。2004年,不願被項目“捆綁”的他毅然停薪留職進入企業。

  最開始沒有拳頭産品,賣出一斤種子盈利不過1毛錢至2毛錢。2007年起,把準市場規律的孫梅元選育出湘優66,這一品種深受市場歡迎,連續兩年銷量達到100萬斤。孫梅元説:“以前在科研單位工作,最關注的是能不能發論文。現在從事商業化育種,才明白育什麼種子,要聽市場的。”隨著聘請雜優中心研究員鄧小林為首席育種專家,公司的發展更加迅速。如今,公司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品種有20多個,其中主力大品種有7至8個,最大的推廣面積有200多萬畝。

  據記者調查,湖南種企聘請育種人才選育新品種各有妙招。或是提供給育種專家10%至20%的企業股份,吸引育種專家加盟;或是每年提供固定數額的育种經費給科研單位,雙方簽訂委託育種協議,育成的新品種由種企獨家經營、有償開發。例如,亞華棉種公司每年提供300萬元給省棉科所,育成的新品種推廣後棉科所按每公斤0.1元提取科研經費。

  “科研成果不能躺著睡大覺”

  種業體制改革中,科技資源的流動難,科研人才的流動更難。針對以往農業科研人才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的情況,湖南從人才引進、人才資源配置、人事管理等方面落實了多項推進商業化育種的政策,鼓勵育種專家服務企業。近3年,企業選育的品種佔湖南全省新審定品種的84.9%。

  周志魁説,湖南提出了“成果權益化、權益數字化、利益共用化、開發産業化”的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思路。成果權益化即公益性科研單位利用國家撥款形成的種業科研成果,其産權歸單位所有並納入國有資産範疇進行管理,通過市場交易實現其權益價值,如公開競價處置或評估作價到企業投資入股;權益數字化即規範和量化成果轉讓、許可給他人實施或投資企業入股時科研團隊的權益比例(50%至70%),讓科研人員依法“富”起來;利益共用化明確規定,科研成果開發後的收益歸單位和科研人員共有,權益比例量化確定,且不因工作單位或崗位的變動而喪失;而開發産業化使得新品種的商業開發價值最終由市場來決定。

  “科研成果不能躺著睡大覺,我國育種力量長期集中在科研單位,多年來沿襲的育種模式是科研院所的教授帶著一幫學生的課題組制,低水準重復、育種效率低。湖南種業越做越強的奧秘在於,走上了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道路。”周志魁告訴記者,商業化育種解決了科研和産業“兩張皮”的問題,實現了育種由項目導向轉變為市場導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