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製造”轉型“智造”的深圳典型

  • 發佈時間:2014-08-07 05:32:00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兩年的高交會上,一款“雲飯寶”吸引全球媒體和經銷商的目光聚焦,這個將洗米、煮飯、做菜等功能一站式完成的智慧家電産品,顛覆了人們對科技的印象,讓一直處於“懸空”討論狀態的雲技術終於得以和實物結合,走進家庭廚房,隨後的第113屆廣交會上這款産品則簽下了來自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家共3000萬美金國際大單。

  研發製造這一産品的正是深圳本土“智造”企業本斯集團,它的掌舵人是中國老牌“創客”張濱。1999年首屆高交會上,他以全球獨創的柔濕巾在4平方米展位上贏得了5000萬訂單,在進入廚衛家電領域後,他的企業各項專利發明也佔領了業界版圖。

  特區30年,國家級高新企業超千家,與傳統創新模式不同,深圳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是利用市場機制,將需求由市場向上游遞進。本斯成為新一代以自主研發科技競爭力走向成功的深企範本。張濱則將創新基因植入企業骨髓,為“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型提供了獨特樣本。

  一場雲技術的“雨”顛覆家電概念

  雲智慧技術運用前幾年喊了很長時間,但就是在空中“飄”著的雲,沒有變成雨“落”下來,現在我們通過産品把它落到地上,實現了網際網路執行終端的製造。

  現在流行的“創客”概念,張濱可稱為“鼻祖”。1988年,張濱放棄深圳大學講師職位,前往美國讀書,在那個下海尋機的時代,他選擇了“出海”尋金。

  坊間傳聞他在第一屆高交會上賺得第一桶金,但這一説法並不準確,在弗羅裏達大學MBA畢業後,張濱前往紐約創業,在此期間拿到了電動自行車的專利,賺得第一桶金之後回國。

  “我就見不得人家一成不變。”這句簡單的話可以概括張濱整個産業征途的精髓。回國後,他一手創立本斯集團,自主研發生産了全球首臺柔巾機,至今在全國各大公共場所放設的柔巾機等産品中,絕大多數都來自本斯集團。

  2003年本斯集團進入金融領域,2006年全面進入廚衛家電領域,開發系列産品,2009年,本斯對産品結構做重新調整,明確未來方向,目標是打造世界級廚房家電知名品牌。

  實現這一目標只能靠創新,“要在原有基礎上開發世界級的震撼産品!”張濱説,“喜歡吹牛的人都有共性,臉皮厚的人越吹越糟,臉皮薄的人吹了牛就會兌現,我就屬於臉皮薄的。”張濱將新産品的代號稱為BNW,B代表本斯集團(BENS GROUP),N是新(NEW)的意思,W則是武器(WEAPON),意為廚房家電領域的“本斯新式武器”。

  什麼樣的産品才能稱之為武器?“無人與你抗衡,這個産品概念在家電裏面前無古人,沒有任何人曾經想到過、運用過。別人打不贏你,你又對別人有震懾力,能實現這一目標才可以稱之為武器。”張濱説。

  從提出概念到産品成型歷經390天的艱難的歷程。在整個研發過程中,研發技術人員無一天休息,公司進行了大量的投入,在失敗與改進中一點一滴的探索。其最初的設想是做一款自動洗米煮飯的智慧電飯煲,在研發的過程中,張濱發現它可以和雲智慧結合起來。BNW最終成為一款雲智慧遠端可控一體化的高端廚房家電的科技性産品,只需在觸摸屏上一鍵點擊,即可智慧化煮飯,煮出的飯菜味道更是傳統産品無可比擬。雲技術不但實現遠端操控還可完成程式更新。

  “雲智慧技術運用在前幾年喊了很長時間,但始終是在空中‘飄’著的雲,沒有變成‘落’下來的雨,現在我們就通過這個創新型産品把它落到地上,實現了網際網路執行終端的完美創造。”張濱認為,手機、ipad和電腦等控制終端最終還需要和執行終端結合,否則物聯網的概念無法完全運用於人們渴望的便捷式生活。

  而目前本斯已經開始研發和雲技術結合的新一批廚房家電終端産品,新産品計劃在明年推向市場,未來本斯將研發出用雲技術來控制整個智慧廚房的相關技術,進而變成整個智慧家庭。

  “要把創新基因植入企業骨髓”

  公司在獎勵、待遇、晉陞上都按照你對創新的能力與貢獻進行評審,這種創新文化氛圍和人才激勵機制,使得本斯即使製造一個普通産品,都能想出很多新招、奇招,從而與眾不同。

  改革開放30年以來,深圳的傳統優勢産業已具備了相當的産業基礎。如何支援這些産業實現傳統産業從産業鏈的中低端走向高附加值,成為深圳經濟的主要命題之一。

  由深圳成長起來的本斯集團如何將科技創新植入企業基因?

  “我覺得企業家就是領袖,你在企業營造的氛圍就需要去創新。”張濱説,企業領袖在引領創新文化方面要發揮關鍵作用,團隊和員工激勵機制也尤為重要。

  數據顯示,每年都有將近10萬名應屆大學畢業生選擇來深工作和創業。人才是創新的核心,而深圳之所以成為“人才高地”,正是由一個個深企對人才的精心培養累積而成。

  本斯産品研發由張濱親自參與,他提出一個大構想,就會讓工程人員實現。也許它的使用者不會想到,一個小小的雲飯寶中有無數以工程人員名字命名的小結構。例如,張濱曾提出雲飯寶要有自動送米功能,一位漆姓工程師研發了一款結構上類似小鳥啄米動作的自動送米裝置,最後本斯給這個程式取了一個極富趣味的名字,就叫做“漆工啄米器”。

  “公司在獎勵、待遇、晉陞上都按照員工的創新能力與貢獻進行評審,技術隊伍也在不斷完善中産生經營、管理型人才,成為本斯電器、集團公司的中高層幹部。”張濱説,這種創新文化氛圍和人才激勵機制,使得本斯即使製造普通産品,也能想出新招、奇招。

  在美國,20多歲的喬布斯和比爾蓋茨成為“美國夢”的偶像,年輕人如果有創意就可以獲得投資,從而實踐自己的創新發明,張濱將在在美國感知過的創新理念發揚光大。“我們國家正在逐步轉變,一些20多歲的年輕人提出創新、有科技含量或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就有機會獲得資金支援,現在他們被稱為‘中國創客’,社會逐漸形成這個格局,創新就會越來越多”。

  轉型時代迫切需要革命性創新

  多數企業家沒有自己的想法,不願意去創新,因為常規産品沒太大風險,製造企業之所以創新力不足,原因在於動力不足、壓力不足、誘惑力不夠。

  改革開放初期深圳“三來一補”的生産模式實際上成為抑制創新的重要因素。而縱觀現在的中國社會,尤其是深圳這座“創意之城”,“中國智造”、“中國創客”的概念卻不斷涌現,且頗受推崇。在張濱看來,如果政府在創新方面持續給予恰當的引導,對創新研發給予合理的支援,反對守舊模式,那麼創新就會逐漸成為一種社會氛圍,企業會自發向科技創新轉型。

  張濱坦言,製造企業之所以創新力不足,原因在於動力不足、壓力不足、誘惑力不夠。

  “多數企業家沒有自己的想法,不願意去創新,因為常規産品沒太大風險,天天沉迷于日常的常規管理工作。”張濱認為,不少中國企業沒有創新動力和壓力,基本上在“三來一補”稍微高一點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例如將微波爐時間設置從1分鐘做到10分鐘,電冰箱由方形做成圓形等。

  “但是這些所謂的創新通通都不是革命性的創新,概念還是別人的,你只是完善一下而已。”張濱提出,現在中國迫切需要的是有一些企業出現革命性的創新,只有這種革命性的創新才能引領社會快速的發展,中國才可能在別的國家眼中成為真正的大國強國,贏得認同與尊重。

  而誘惑力不強往往在於企業創新獲得的社會支援力度不夠,社會對科技創新還比較遲鈍,消費者購買新産品的衝動還不大,使得發明者企業家沒有動力去“玩”創新,這就需要建立相應的社會體系來予以支援。“假設有這樣的一種社會體系,在一些特別的創新項目運作中,創新者即使有可能遭遇失敗,還會獲得完善的産品保險制度和政府獎勵機制,我估計創新就會有更多市場。”

  “企業家就是思想家”,張濱表情鄭重,“我就是極其喜歡想像的人,也希望以創新為國家為民族做點貢獻”。

  ■名詞解釋

  雲飯寶

  “雲飯寶”,是一款雲智慧遠端可控一體化的高端廚房家電,不用手工操作,只需在觸摸屏上一鍵點擊,即可智慧化完成煮飯流程。不管用戶正在上班,或在回家的路上,即便是遠在國外,都能通過手機、電腦、平板等輕鬆煮飯。

  ■人物名片

  張濱:1959年生,重慶人。現任美國本斯電器公司(Bens Electric Appliance Inc)董事長、深圳本斯集團董事局主席、6家金融企業董事長及12家權威協會副會長,其中包括深圳市通銀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美國CEO俱樂部(深圳)副主席、深圳市商業聯合會副會長等,此外,他還擔任深圳大學特約教授。

  ■記者手記

  橫跨製造、金融兩大産業,這位董事局主席的辦公室給記者留下了格外深刻的印象。房間的中央放置著本斯的“王牌武器”雲飯煲。每當採訪中提及雲飯煲,張濱的眼中就能散發出一種光芒,透過這種光芒,記者從中看到了這位“老牌創客”對於自主研發科技創新發自內心的熱愛,也正是這份強烈的熱愛與執著的追求成為他走向成功的基石。

  在本斯,張濱熱愛親自研發産品,他提出一個個構想,激勵工程人員去實現,這一幕和電影《喬布斯》中蘋果教父研發電腦的情景極為相似。影片中有一句臺詞叫做“一個人可以掀起一場革命”。在中國,這場“創新的革命”正是始於像張濱這樣的“老牌創客”,而在當下與未來的中國,還有更多的“創想夢”不斷涌現。

  ■對話

  勿為智慧而智慧

  要清楚市場需求

  南方日報:您認為製造産品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

  張濱:用戶體驗永遠是第一訴求,用戶需要、喜歡什麼一定要琢磨透。例如外國消費者飲食習慣與烹飪方式和中國不一樣,我們會針對國外市場需要開發相應産品。

  而雲技術也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雲飯煲採用螢幕觸摸式設置,沒有硬式開關,所有程式都可隨時升級,例如雲飯煲銷往國外,客戶要求添加額外功能,工程師只要更新程式,客戶便可以下載使用。

  南方日報:您認為家電行業智慧化的關鍵在哪?

  張濱:智慧要有實用性,有些設計過於極端,比如我們談到智慧家庭,有的人就想發明一個自動門;又如有的人設計了複雜的水龍頭,可精準控制水溫。這些智慧化動作時間甚至長于實際操作時間,説明産品有效需求還不夠,這樣的産品難以被市場接受。不要為智慧化而智慧化,企業領導人頭腦要清醒,有效需求一定要摸清楚。

  南方日報:您認為哪些因素讓您的企業從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張濱:我提出過三本主義,即人本、物本和資本,這三本要融合,缺一不可。産品就是我的物本,選項目是天天要思索的事情;除此之外,我還要安排資金,組織好人才,日常管理就是要凝聚大家的創新理念。這三本組合得好,企業發展就好。

  南方日報:您認為目前中國智慧産業發展到哪個階段,未來趨勢如何?

  張濱:智慧産業是一個迴圈往復的過程,應該是螺旋式發展,不斷衝擊不斷回頭。不用將智慧産業神秘化,這一産業的核心目標就是讓人們生活更便捷、輕鬆,而不是把生活複雜化,未來這一産業將在衝擊中不斷測試市場反饋。

  南方日報:本斯集團佈局製造業和金融業兩大産業,金融産業的佈局對製造企業有什麼樣的影響?

  張濱:做金融的思維方式在企業運作中起到很大作用,雖然目前金融企業對製造企業的支援受到一定局限,但在資源的整合、融資準備及人才儲備方面,金融企業可以提供後備支援。

  企業家不懂金融是非常危險的,金融化思維很重要。例如我們最近對一家佛山製造業大型企業做了資産和土地整體性收購,像這樣的項目,不懂金融的企業家根本不知道怎麼談,金融將助推本斯實現更大的跨越式發展。

  策劃:劉勇 曲廣寧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戴曉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