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破解融資貴還需深化金融改革

  • 發佈時間:2014-08-06 06:07:1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10條措施,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其中,既有清理整頓不合理收費的即期措施和完善銀行考核評價的中期機制,也有推進利率市場化等長期改革措施。即期、中期、長期措施相結合、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可謂多措並舉,多管齊下,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指明瞭方向。

  從宏觀上看,當前我國貨幣供應總量充沛,同時貸款投放穩中有增,貸款加權利率也穩中有降。同時,從總供給與總需求角度分析,目前産能過剩、供過於求仍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因此,融資難、融資貴是結構性問題,而不是總量問題。

  微觀感受和宏觀現象之間存在背離,根源在於金融改革不到位。在金融要素方面,存貸款等金融要素定價尚未完全市場化,價格信號傳導失靈,市場不能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在金融市場方面,仍以間接融資為主,股權融資、債券融資還不能和間接融資形成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在市場主體方面,作為融資主體的國有企業以及融資平臺“硬約束”不足,流動性需求旺盛,對資金成本不敏感。

  短期內,為了給經濟發展“兜底”,可以通過定向降準等微調控、微刺激等手段來緩解,甚至也可以通過窗口指導、行政指令來“應急”。但無論何種措施,都不可避免地使經濟發展産生一定程度的“路徑依賴”,邊際刺激效應將會逐漸遞減,深層次矛盾始終無法解決。

  長期看,破解融資難、融資貴這一結構性問題,則需要通過加快改革來解決。只有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才能“讓金融成為一池活水”。

  一是需要完善價格形成機制。理順金融市場關係,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充分發揮金融機構利率定價自律機製作用,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是資金實現有效配置的前提。

  二是需要加強市場主體“硬約束”。短期內應加強對融資平臺等政府類項目的“硬約束”,把長期廉價的貸款從此類項目中擠出;長期則需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政企分離,界定政府與市場邊界。

  三是需要構建多層次的融資市場和金融生態。應進一步完善小微企業股權、債券融資機制,鼓勵PE、VC等場外直接融資,豐富中小企業集優票據、私募債等債務融資工具,推動構建多層次的融資市場,完善多層次的金融生態環境。

  四是需要提高資産週轉率。銀行要從持有到期的經營模式轉變為做大流量的經營模式,增強存量信貸資産流動性,增強銀行體系的貨幣創造功能。

  值得關注的是,在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同時,也需要理性看待銀行貸款。

  一方面,要客觀認識財務杠桿的“兩面性”。貸款是企業的財務杠桿,企業發展階段對於選擇財務杠桿至關重要。企業在上升時期,利用財務杠桿舉債,可以擴大股東收益;但在起步時期或者經營下滑期,使用財務杠桿反而會放大經營風險。如果企業盈利能力得不到根本改善,盲目貸款反而會增加其經營風險。

  另一方面,要客觀看待信貸資源稀缺。保持適度信貸資源稀缺,讓效率高的企業獲得貸款,可以發揮市場優勝劣汰作用,倒逼企業提高效率。如果仍舊“大水漫灌”,不利於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另外,對融資貴也需要客觀分析。如果銀行為了收費而收費,故意延長融資鏈條,通過“巧立名目”來“雁過拔毛”,應堅決予以取締。對銀行而言,風險和收益是相匹配的,如果是為了彌補風險敞口,提高風險覆蓋率而收費,並且同時提供貨真價實的服務,此類收費不應該被“一刀切”。否則,銀行要麼以“惜貸”避險,要麼以“敢貸”應景,但整體收益並不能覆蓋整體風險,從長期看,銀行體系內風險急劇膨脹,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也會大大削弱。

  (作者單位:中國銀行總行公司金融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