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邛崍提檔升級 譜寫科學重建新篇章

  • 發佈時間:2014-08-06 05:34:42  來源:成都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走在前列,成為典範。按照四川省委和成都市委的高要求,邛崍正奮力打造新農村建設亮點及統籌城鄉“升級版”,呈現著熱火朝天的建設圖景。

  幸福美麗新村留住鄉村記憶

  民以食為天,民以居為先。邛崍市把住房重建放在首位,目前42個住房重建集中安置點已有11個竣工並達到入住條件。根據時間表,這42個住房重建項目預計今年9月30日前基本完成;2015年4月20日前,基本完成災後重建任務。

  夾關鎮、天台山鎮、高何鎮多個安置點,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結合茶葉等農業資源和“山、水、田、林、渠”等地形地貌,深挖茶馬古道文化,突出生態本底優勢。

  小青瓦、雕花窗、灰墻磚,富有川西風貌的院落式村寨坐落在高何鎮毛河村。該村村主任高善科介紹,這些房屋讓村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産業重建給當地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事實上,以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路和辦法推進災後重建就是讓百姓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

  邛崍構建起了“一線三點五帶”産業格局:生態農業示範線;水寨茶鄉風情小鎮、高何紅色旅遊生態小鎮、火井山水溫泉小鎮;茶産業、彩葉林、糧經複合型農業、道地中藥材、林竹集中發展帶,從點線面上串起特色資源,給當地産業發展不斷注入新鮮血液。

  在高何鎮,“邛崍·中國紅色蘇維埃小鎮”正如火如荼建設。該鎮黨委副書記趙興洲坦言,高何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林業特色産業的同時,以發展紅色旅遊為契機,推動農業産業、文化産業和旅遊産業相融互動發展。

  家鄉重建帶動百姓走上致富新路子

  邛崍市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市堅持把促進轉移就業作為災區群眾增收的主要手段,以産業重建為依託,增強當地老百姓增收致富能力。

  依託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通過土地規模流轉、農民土地入股等經營模式,高何鎮大力發展糧經複合型農業産業。趙興洲説,“老百姓不僅可以出租耕地,每天還可以在企業務農,一畝地至少需要20個工人,一人一天可以掙60元以上。”

  同時,土地承包權與經營權“兩權分離”試點也在邛崍推行。通過實施項目,農民從單純的傳統農業收入向多元化收入轉變,實現農民多元化增收。

  (摘自2014年8月6日人民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