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歐陽竹:30年致力於把“荒原”變“沃野”

  • 發佈時間:2014-08-06 01:31:5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週三有約

  詩人西川説,荒涼窮盡了“荒涼”這個詞。

  中科院禹城試驗站站長歐陽竹第一眼見到禹城鹽鹼地時就是這種感覺:“不能更荒涼”了。

  1983年從華南農業大學農學系畢業的歐陽竹,當時在工作上並沒有太多的選擇餘地:“臨畢業時認為最理想的工作是能留在廣州某個政府部門或科研單位”。然而,事與願違,身為廣東人的歐陽竹被分配到了中國科學院禹城試驗站工作。

  當時的禹城,有30多萬畝低窪、易澇、鹽漬化嚴重的洼地,學術界稱之為“河間淺平洼地”,這種土地類型在黃淮海平原具有代表性,遍地都是“地檁子、沙包子、鹼窩子”。

  巨大的心理落差讓歐陽竹用了將近3年時間調整自己。終於,歐陽竹把禹城當成自己的家,吃住在農村,白天在田野工作,晚上在昏暗的燈光下整理試驗數據。

  與歐陽竹共事多年的中國科學院禹城綜合試驗站高級工程師王吉順説:“過去試驗站設備條件非常簡陋,住在荒郊野外,只能靠收音機獲取外界的資訊。”

  歐陽竹對鹽鹼地治理的興趣始自對“井灌井排旱澇鹼綜合治理試驗區”工作的參與。這個項目由國家科委主導,當時的國家科委副主任范長江帶領國家科委和中科院所屬地理、地質等研究所的120多名科研人員,為解決黃淮海平原旱澇鹼問題,來禹城調研。“頂級專家們的戰略思想讓我開闊眼界,受益匪淺”,歐陽竹説。

  在禹城的前10年,歐陽竹的工作基本就是鹽鹼地改造,原來30多萬畝的鹽鹼地現在還剩不到5萬畝的零星地塊。從2007年開始,歐陽竹和他的團隊開始在改良過的鹽鹼地上搞現代農業。

  “我們提出的資源節約型現代農業就是使用節水、節能、節藥、節肥的新式農業耕作方式,且覆蓋有農業資訊服務網,簡稱‘四節一網’。”歐陽竹説。

  針對以前大水漫灌的問題,歐陽竹團隊與地方水利部門合作,通過末級渠係改造、墑情監測、按方收費以及在農村成立用水者協會等方法,使農業灌溉用水節約30%以上;通過推廣小麥、玉米免耕播種和合作化統一作業,節約能源50%;通過在農田周邊搭配種植楊樹、紫穗槐、苜蓿等植物,增加生物多樣性,以及引進赤眼蜂等生物防治技術,減少病蟲害發生,正常年份可以完全不施農藥;通過推廣控釋肥、緩釋肥、長效肥等新型肥料,優化施肥技術,節肥15%以上。

  “四節一網”模式的現代農業目前已經推廣10余萬畝,而節水、節肥等單項技術推廣面積更遠遠大於這一數字。農業新技術的推廣應用,讓昔日的鹽鹼荒灘變成了豐饒秀麗的沃野。自2008年起,禹城市連續7年實現了平均畝産過1000公斤,成為“噸糧市”。

  如今,中科院禹城試驗站又開始承擔國家重大科技支撐計劃“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項目。歐陽竹和他的團隊的任務是,在山東項目區改造20萬畝濱海鹽鹼荒地,改良100萬畝中輕度鹽鹼地棉田改種糧食;推行1300萬畝的糧食增産計劃,到2020年,實現糧食增産30億斤。

  記者採訪時,歐陽竹一身戶外運動裝扮,兩鬢已生白髮,長期艱苦的野外科技工作使他的皮膚有些黝黑。先後獲得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等重大科技獎項的他依然樸實謙遜。30年的田野守望,其中的艱辛非常人能夠想像,歐陽竹坦承期間有過動搖,是老科學家的鼓勵讓他堅持下來,“只要你認為方向是對的,堅持下去,終會得到認可。”他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