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釋放巨大消費潛力

  • 發佈時間:2014-08-05 22:30:37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孫鷗夢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世界第四大鐵礦公司、澳大利亞福蒂斯丘金屬集團一度因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需求放緩而前景堪憂。古馳、路易·威登等國際奢侈品牌也都備感寒意,紛紛放緩在華擴張的腳步。世界著名製表商瑞士愛彼手錶公司首席執行官弗朗索瓦·貝奈米亞説:“中國的淘金熱結束了。”

  是中國消費者收緊錢包了嗎?英國《金融時報》的一篇文章並不這樣看。文章説,自2011年以後,中國消費支出的年增量和增長百分比都高於美國、德國和日本,中國事實上依然擁有“全球最佳的消費故事”。

  消費已悄然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的關鍵力量。日前披露的中國經濟“半年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最終消費對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4.4%,拉動GDP增長4個百分點。從産業結構看,第三産業比重持續提升。上半年,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為46.6%,高於第二産業0.6個百分點。

  走在中國北京的大街小巷,不難看到許多人都擁有蘋果或三星的品牌智慧手機。2013年,全球最大智慧手機銷售商——南韓三星電子在中國市場的凈銷售額同比增長43%,超過其本土市場。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也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中國是蘋果極為重要的市場。”

  亞馬遜旗下的Kindle電子書閱讀器和平板電腦進入中國一年來,受到熱捧。再看亞馬遜中國,目前為其消費者提供超過32大類和超過2000萬種商品。截至2013年5月底,亞馬遜中國已擁有15個運營中心,成為僅次於美國本土的最大營運中心網路。

  瑞信研究院在今年3月的報告中提到,以智慧手機、節日消費和汽車為代表的非必需品消費持續增長,是中國以及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的普遍趨勢。新興市場中等收入群體明顯擴大,中國消費者在各個品類中都表現出了增加購買的預期。

  富裕起來的中國人對物質文化的需求和對商品品牌的需求更加多樣化。以拉美地區的産品為例,巴西和哥倫比亞的咖啡、墨西哥的科羅娜啤酒、烏拉圭的牛肉、厄瓜多的香蕉和智利的葡萄均已成為很多中國人消費的商品,衝擊著人們的味蕾和嗅覺。

  隨著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出國旅遊、購物已成為中國人的習慣。世界旅遊組織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以近一億人次出境旅遊,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客源市場,中國遊客的境外旅遊消費達1020億美元,一舉超過美國和德國。

  可見,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中國需求“不降反增”。經濟的轉型升級,擠出了畸形消費的泡沫,卻擴大了正常需求的市場,來自中國中産階級的消費力量,更加穩定,也更可持續。波士頓諮詢公司日前發佈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消費者適應了經濟增長的新形勢,對消費前景更加樂觀。

  日本綜合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中心日前發表的研究報告説,縱觀中國第二季度經濟形勢,在內需方面,投資增速雖然有所放緩,但個人消費勢頭強勁,結構更趨合理。由於就業充分、雇傭形勢良好,國民名義收入繼續保持增長,購買力旺盛,國內個人消費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

  中國釋放如此巨大的消費潛力,既是經濟轉型升級的結果,也是一系列改革紅利的體現。中國回落的通脹和增加的收入,提高了百姓的購買力,而扶持小微企業、吸納就業、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又為促進消費創造了前提。高盛高華中國經濟學家宋宇預計,中國經濟在第三季度將進入“高增長、低通脹”的短週期最佳組合狀態,這將為改革提供更多空間,而改革加速又將提高中長期增長潛力。

  國務院決定在鐵路、港口等基礎設施領域向社會資本開放,在宏觀上優化投資結構,提高經濟內生動力;進一步提高小微企業徵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實施範圍,在微觀上定向調控、精準發力,激活企業活力、吸納就業;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社會上推進公平公正,惠民利民、改善民生。

  而日益增長的“中國需求”也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再平衡輸入正能量,從低端産品到高端産品,從貨物需求到服務需求,中國人的消費層次、方式和結構都在朝著價值鏈上端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全球相關産業轉型、升級,對全球經濟具有積極正面的溢出效應。

  美國耶魯大學傑克遜全球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説,中國釋放消費潛力並對市場競爭更加開放,將為世界提供巨大機遇。如果中國繼續保持對外國進口的開放政策,中國需求將繼續成為吸收其他國家産品和服務的重要來源。

  本報記者李子晨攝

  本報記者李子晨攝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