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合作更“網際網路”

  • 發佈時間:2014-08-05 04:29:28  來源:文匯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前一陣子航空管制比較厲害,筆者在虹橋樞紐裏看到,部分乘客看到飛機沒指望,急忙跑向高鐵站坐高鐵。虹橋火車站負責人則表示,車站已與機場、航空公司形成合作,如果航班出現大面積晚點,相關乘客的出行資訊會傳遞至鐵路應急平臺,鐵路部門將根據旅客目的地,適當預留部分車票。

  鐵路和民航這對有競爭、有合作的“歡喜冤家”,眼下能自發建立一定程度的資訊互通以及運力調配機制,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這種合作模式需要旅客先退飛機票再買火車票,而且如果不會用App買火車票的話,可能還要去售票窗前排隊,在眼下這個凡事講究“網際網路思維”、追求“極致服務”的時代,顯然還不夠方便。

  筆者設想:如果雙方的合作能更進一步,那麼,再遇到嚴重的航班延誤,航空公司在通知乘客的同時,還會詢問旅客是否需要將機票變成差不多時段的高鐵票,得到同意後,航空公司替旅客辦好“退票+購票”手續並完成與鐵路部門的結算。反之亦然。旅客最多只要操作網銀“多退少補”,就可以在“空鐵”之間自由切換。

  坦白地説,上海的民航、鐵路、長途客車等省際公共交通體系已經很發達,但始終有些“各自為戰”的味道,不同的車站有各自的購票網站和App,彼此也不互通,導致各個“小迴圈”不能組成一個“大迴圈”。對旅客而言,這樣的“壁壘分明”往往會造成“切換”過程中“最後一公里”服務的缺失,從而影響整個出行體驗。

  從這個角度看,現有的聯運模式仍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如何利用移動網際網路技術,提高旅客出行體驗,值得思考。

  葉松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