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保面積是保産量的前提

  • 發佈時間:2014-08-04 03:31:2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江娜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在大機械還不像現在這麼發達的年代,東北那些家裏地比較多的農民,在農時緊張的時候播種是個大問題,有時候來不及劃鋤起壟,農民就把種子一把一把撒向地裏,收多收少先種上再説,反正地不能空著。

  “地不能空著。”農民實踐的是種糧一個最樸素的真理。糧食總産量=畝單産×種糧面積。在這個公式中,畝單産是當前挖掘增糧點中的關鍵環節,而面積,可以説是載體、是根本、是所有“0”之前的那個“1”,如果沒有面積,再好的品種,再好的技術也無處可依。

  這一點在歷史上,我們有過觸目驚心的教訓,也有著可圈可點的經驗。縱觀我國糧食生産曲線圖,在1998年曾經達到過一個很高的峰值,首次登上1萬億斤的臺階,而之後,因為種種原因一路下滑,到2003年,跌至8600億斤,在短短五年時間裏,總産量驟降了15.9%。回顧那段歷史,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面積急劇下滑是一個主要因素,2003年糧食産量最低點時,播種面積罕見地跌破15億畝,比峰值的1998年減少了12.6%。

  由此可見,面積是産量的基礎,種糧面積的下降必然帶來糧食總産量的滑坡;如果再往後深究,面積是國家糧食政策最敏銳的晴雨錶,稍稍有一點鬆懈,開了的口子將以不可預知的速度撕裂開去。

  再看我國這十年糧食生産取得的輝煌“十連增”,總産量“十連增”的過程就是面積“十連增”的過程。十年來,儘管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建設用地需求不可避免;儘管“菜籃子”、“果盤子”日益豐富,部分耕地轉种經濟作物不可避免,但是,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大政方針和嚴守耕地紅線的具體要求下,我國糧食面積從14.91億畝增加到16.79億畝,無一年減少。這是建立在對産量和面積之間辯證關係深刻認識基礎上作出的重大判斷,是中國特色糧食增産道路的一條極為重要的經驗。

  當前,在北方地區剛剛完成了一輪“雙搶”——搶收小麥、搶種玉米之後,南方稻區緊接著也迎來“雙搶”——搶收早稻、搶種晚稻。這一收一種幾乎是糧食生産最重要的環節,但是,正值“七下八上”的主汛期,氣候複雜多樣,給農業生産帶來很大的不利影響,保面積成為當前農業生産工作的重要環節。

  一方面要搶種保面積,保證能種到地裏去。前不久,農業部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全國秋糧抗災奪豐收現場會,要求南方雙季晚稻地區要搞好機具調度,加快早稻收穫,及時騰茬移栽,做到適期栽插、為安全齊穗贏得時間,力爭面積穩定在去年水準。

  另一方面要防災保面積,保證種下去的地不要因災減産、因災絕收。6月以來,黃淮海部分地區旱情發展較快。同時,據氣象專家預測,今年可能發生中等以上強度厄爾尼諾事件,晚稻生産上寒露風與病蟲危害疊加出現風險增大。對此,7月30日、31日,農業部緊急下發兩個指導意見,指導各地生産,減少因災害帶來的損失。

  晚稻栽插進度還有1/4沒有結束,氣象波動帶來的影響還在持續,保面積的任務到了最緊要關頭,各地各部門要全力以赴,穩定面積,為奪取秋糧豐收夯實基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