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財經 > 産經 > 農業 > 正文

字號:  

大量糧食涌入國庫致倉容緊張 托市越來越走不動

  • 發佈時間:2014-08-03 07:05:26  來源:瞭望  作者:張興軍 張元智 潘林青 姜剛 黃艷 劉彤  責任編輯:張少雷

  糧食價格漲跌並不固定,托市價格卻一路上升,結果扭曲了糧食市場價格,國有企業包袱越來越重,當下的小麥“托市困局”具有標本意義,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亟待升級

  針對夏糧“十一連增”後的收儲情況,《瞭望》新聞週刊記者在山東、河南、安徽、陜西、湖北等糧食主産省進行了調研採訪。多年來的托市政策穩定了農民收益,是國內糧食連年增産的重要推動力。但一些地方出現的共性問題不容忽視:連續的政策性收儲使得大量糧源進入國家庫存,造成局部地區倉容緊張;一路上漲的托市價引發“天花板”效應,形成多重“糧價倒挂”現象。

  農業專家表示,某種程度上説,當下的小麥“托市困局”具有標本意義,有關部門應統籌考慮,以構建目標價格體系為切入點,更好地發揮市場作用,推動糧食流通體制改革。

  倉容緊張日益凸顯

  在小麥主産區安徽宿州市埇橋區,區糧食局副局長宋長生告訴記者,“自5月30日安徽啟動小麥托市收購以來,前期還有部分糧食加工企業零星收購,然後就大都是國家糧食收儲企業的托市收購。截至目前,90%的小麥收購都是政策性的托市收購。”他表示,在麵粉行業不景氣的背景下,不少糧食加工企業處於停産狀態,由此導致大量糧源進入國有糧食庫存,給倉容帶來很大壓力,一些農民未來可能出現賣糧難。

  豐收帶來的類似“煩惱”在湖北省同樣存在。該省糧食局副局長費仁平表示,當前全省國有糧食倉庫爆滿,倉容緊張,如果不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不久後秋糧上市將很可能無處安放。

  據了解,目前湖北省正在加緊維修危倉老庫,預計新增11億斤倉容,加上促銷騰倉部分,總計可以騰出倉容20億斤左右。但按照秋糧托市收購60億斤的規模,仍將有三四十億斤的缺口。

  在傳統産糧大省河南,小麥購銷工作正在平穩進行。記者從多部門獲悉,儘管目前該省尚未出現倉容緊張局面,但隨著糧食生産能力的增強,未來倉容缺口隱憂猶存。

  中儲糧河南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河南糧食總産已連續8年超過1000億斤,2014年預計將穩定在1100億斤以上。按照《河南糧食生産核心區建設規劃目標》,到2020年該省糧食總産將達到1300億斤,商品糧將突破900億斤,需要有效倉容1000億斤。

  “從收儲能力看,目前全省地方糧食企業有效倉容僅有421億斤,中儲糧企業倉容254億斤,倉容缺口高達325億斤。按照當前的政策性收儲勢頭,勢必對將來的儲糧安全帶來不利影響,並有可能出現賣糧難問題。”這位負責人説。

  托市收購越來越“走不動”

  除了大量收儲造成庫容緊張外,長期實行的托市政策在其他方面也遭遇了“天花板效應”,使得這一惠農政策的執行日漸陷入困局。

  一是糧食經紀人“截留”托市政策紅利。在宿州市一處國有糧食收購點,記者遇到了前來售糧的當地農民劉紅軍。他告訴記者,自己當天銷售小麥1.7萬斤,拿到了2萬多元現款。

  然而,和普通農民不同的是,劉紅軍此時的身份是糧食經紀人。自從托市收購啟動以來,他就和家人一起開始在周邊鄉鎮收購糧食,平均每天收購4萬多斤。總計收購約100萬斤小麥。按照比托市價低3分錢的收購價,除去油錢、路費等各種成本,每斤賺1分錢左右。

  記者在安徽多個糧食收購點看到,類似劉紅軍這樣的糧食經紀人還有很多。中儲糧宿州直屬庫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該市有1000多個糧食經紀人,大的有2~3輛農用汽車,小的用三輪車運輸,收購量佔糧食收購總量的百分之六七十,農戶自己來收購點售糧的僅佔3成左右。

  記者了解到,糧食經紀人的大量出現,與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短缺,不少農村流行賣“地頭糧”息息相關。在小麥大省河南,中儲糧安陽直屬庫黨委副書記尚社民介紹,當地老百姓目前賣“地頭糧”的在40%左右,近年來這一比例還在增長。

  河南滑縣王莊鎮種糧大戶張登雲表示,國家啟動托市價的初衷,本來是保證農民種糧收益,現在因為種種原因,糧販子鎖定了農戶到國有糧庫的“最後一公里”,做起了旱澇保收的生意。“國家的錢沒少花,種糧農民卻並沒有完全享受到應有的實惠。”

  二是糧價長期倒挂影響糧食市場健康發展。包括糧食加工企業在內的多方市場主體提出,自2006年托市政策實行以來,小麥托市收購價格一路上漲,頭幾年甚至以每年0.1元的價格走高。這種單方面的只漲不跌行情,扭曲了正常的價格形成機制,形成了國內與國際、産區與銷區、原糧與成品糧等多重“價格倒挂”現象。據悉,從2012年起,國內麥價就開始高於國際麥價。截至目前,進口小麥價格在2100元/噸至2300元/噸,而國內小麥到達南方港口價格為2600元/噸,每噸高出進口小麥超過300元。

  湖北省糧食局一位負責人表示,現在的托市價,長期下去肯定行不通。“按理説,糧食價格漲跌並不固定,托市價格卻一直在上升。這種辦法把糧食市場扭曲了,國有企業背上了大包袱,越來越難以為繼。”

  三是大量糧源“滯留”國有糧庫,帶來國家資金浪費。中華糧網分析師焦善偉表示,隨著政策收儲量的逐年增加,糧食倉儲也産生了大量成本。“以河南為例,最高時的收購率達71%,從糧食入庫到出庫,中間産生的收購補貼、保管費用、農發行貸款利息等,加起來每斤小麥有2角多錢的‘沉默成本’。如果能把這些錢補給農民該多好。”

  構建糧食目標價格體系

  要過三道關

  業內人士表示,多年來執行的托市收購政策,有力推動了國內糧食産量連年增加,切實保護了種糧農民收益。尤其是在國際糧價波動期間,充裕的國內糧食庫存保障了市場供應,穩定了市場糧價,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重要貢獻。但與此同時,隨著托市價格的日益走高,這一政策也逐漸逼近“天花板”,未來恐將難以為繼。

  鄭州糧食批發市場董事長劉文進表示,按照目前的形勢判斷,托市收購政策越來越走不動了。“繼續走下去,托市價只能遭遇‘天花板’,産生倉容緊、收儲難、賣糧難等一系列問題。”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中國農科院農經所所長秦富等專家認為,我國夏糧實現了“十一連增”,如果在部分地區適時在更大範圍內出臺目標價格政策,完善農産品價格和市場調控機制,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農産品價格的大起大落,有助於穩定物價;另一方面可以確保農業從業者有穩定的收入,實現對農民利益的保護。

  多位專家認為,未來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方向,是以構建目標價格體系為依託,重新界定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充分發揮市場價格形成機制,讓政府實現從無微不至的“糧保姆”向抓大放小的“糧司令”轉變。但就作為口糧主要品種的小麥而言,要實現這一過程,至少要邁過三道“門檻”。

  一是以什麼標準制定小麥目標價格,以怎樣的形式進行補貼。從技術操作的角度而言,此間的許多環節都需要認真研究,而這也是基層種糧農民和有關市場主體最為關注的話題。

  二是如何防止價格的大起大落。實行目標價格制度後,對政府部門的調控手段和能力都會提出更高要求,對於可能存在的市場失靈風險,需要提前做好預案。

  三是市場行情漲跌的合理區間如何界定。一個正常的市場應該是在波動中維持動態平衡,而類似波動的上下區間容忍度在哪,需要在實踐中摸索。

  中儲糧河南公司有關負責人建議,在目標價格尚未建立和托市收購政策沒有退出前,今後應適當放緩托市收購價格漲幅,為目標價格改革留出空間;同時為確保農民利益,可嘗試將托市收購價少漲的部分通過其他渠道直接補給農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