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際轉机集拼創新業務啟動

  • 發佈時間:2014-08-01 15:32:16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作為全國首個“區港聯動”項目,上海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今年迎來運作十週年。

  從上世紀90年代的崛起到新世紀的功能拓展,從“三港三區”聯動的綜合保稅區政策,疊加到上海自貿區的制度創新、貿易金融開放和綜合監管改革的全面推進,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日前舉辦高層論壇,研討自貿區背景下,保稅物流發展的新思路、新規劃。

  試行國際轉机集拼業務

  “轉口貿易是我們曾經策劃的主要業務之一,也嘗試著引進過兩頭在外、區內加工儲存、訂單處理的業務,但由於當時的條件不是很成熟,最終沒有成功。”日本商船三井(中國)物流有限公司總裁呂智強表示,當時轉關、進境、細節申報等方面所需花費的時間、成本遠超出客戶的需求,使得項目不得不流産。

  上海外高橋物流中心有限公司董事、常務副總經理邢慷弟也承認,目前上海港存在轉口貿易的特殊性與監管系統的相容性不匹配、口岸功能與區域功能不對接、一線轉机系統與二線備案系統不暢通的三大問題。“三得利項目曾經因為航線佈局以及進境申報要素的問題而受到制約,沙比克項目也因為無法實現在口岸系統的拆票拆箱而遺憾放棄。”

  但在自貿區時代,相關主管部門又開始研究簡化進口分撥、延時轉運業務的手續,籌劃成立自貿區海運服務中心。“園區國際轉机集拼服務中心平臺的建設將基於通關便利化的原則,實現單證流與貨物流的分類管理操作,縮短前置換單和後置備案的週期,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同時引進口岸轉机系統、口岸分撥功能,並簡化進區備案手續。”也就是説,今後園區內可開展一線的整票整箱的延遲轉運業務,又可以在面臨集拼、分撥業務需要時開展拆票、拆拼箱的分類操作。

  邢慷弟進一步表示,在海關簡化進境備案的過程中,還將逐步探索國際轉机集拼業務中對不涉及國內貿易,可無需提供貿易合同、發票等科目的取消,真正推動境內外快速集拼、快速集運。

  事實上,自貿區管委會7月初就透露,將啟動國際轉机集拼創新業務,現已在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和洋山保稅港區,各選定了一家試點企業。

  建設大宗商品交易平臺

  中國供銷集團·再生資源交易所董事長孔德春在論壇上透露,將和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一起,合作設立上海自貿區再生資源國際交易中心。作為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和資源配置平臺,開展能源産品、基本工業原料和大宗農産品的國際貿易,試點完善再生資源的期貨保稅交割以及拓展倉單質押融資等功能。

  “我們計劃把上海國際再生資源交易中心作為‘店’,而把自貿區及長三角特殊監管區作為‘庫’。”他解釋稱,自貿區和監管區處於保稅狀態的大宗物資和再生資源可以直接在交易平臺上交易。這種模式的好處有兩個:一是賣到區外才交稅,供貨商不用事先墊付稅款,賣不完的貨還可以全球調撥,大大減輕了資金成本。比如進口商品所需資金1億元,按照平均30%-40%的綜合稅率,則有3000萬-4000萬元的稅款不用先行墊付;二是實現商品直銷,減少了代理銷售等中間環節。這些省下來的成本,都可以向消費者讓利。

  邢慷弟表示,園區在建設中將一手開拓交易平臺的現貨交易交割功能、一手引進交易平臺的期貨貿易功能。“目前正在為做好交易中心的業務試運作做準備,將構建實貨交易與期貨交易並舉,倉單質押與遠期交割並重的新型交易平臺,爭取年內獲得交易中心的設立批文。”

  打造一站式資訊服務平臺

  “現代物流中包含了貨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資訊流。”普洛斯中國區投資公司總裁楊傳德在論壇上表示,保稅倉儲是帶動區域保稅物流發展的特殊平臺,其對資訊化的應用要高於其他行業和區域。

  例如新加坡、德國漢堡、中國香港,無一不是具有一個能夠容納各服務載體一站式服務的平臺來開展業務服務的。因此,他建議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加快建設有利於資訊資源共用的行業和區域公共資訊平臺項目。“這個平臺應該是具有電子口岸、綜合運輸平臺、物流資源交易平臺、大宗商品交易集聚的規模及效率兼顧的平臺,以適應物流業與網際網路聯合發展的趨勢。”

  目前,從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試點“區港聯動”至保稅港區試點“區港一體化”深化發展的歷程來看,保稅倉儲的發展將會融合傳統物流及口岸物流的運作特色,在原有倉單管理的基礎上形成航港區一體的資訊網路,逐步開展如電子訂艙、倉儲管理、貨物跟蹤等綜合航運服務,為海關、檢驗檢疫提供一體化的管理創新條件,形成高效率的貿易便利化環境。

  本報記者張鈺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