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衝出“越淘汰越過剩”怪圈 需市場和政府兩手協力

  • 發佈時間:2014-08-01 11:15: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導讀】工信部提出通過“以舊換新”化解鋼鐵等行業産能過剩。

  央廣網財經北京8月1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儘管近些年來國家出臺不少政策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但是部分行業盲目擴張勢頭依然強勁。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面對産能過剩的難題,工信部又亮出了新的“法寶”。

  工業和資訊化部昨天公佈《關於做好部分産能嚴重過剩行業産能置換工作的通知》,以及《部分産能嚴重過剩行業産能置換實施辦法》,目標直指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四大行業,旨在通過等量或減量置換控制過剩行業産能總量。

  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解讀説,這是一項給“出路”的政策,既有利於淘汰落後和過剩産能,又有利於推動存量産能調整升級和佈局優化,緩解地方經濟發展與化解産能過剩的矛盾。

  政府伸出“調控之手”,而且使出的勁也不小,但單憑這只手來出力,還是難以化解産能過剩難題,畢竟市場是由一個個企業“細胞”來組成的,要衝出“越淘汰越過剩”的怪圈,仍需市場和政府兩手協力。

  去年,一噸鋼的利潤曾經跌到了0.43元,連根冰棍都買不到。而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最新數據,今年1月至5月,我國鋼鐵行業利潤又同比下降9.2%。沒有最低,只有更低,聽起來很讓人悲觀。

  鋼鐵行業利潤率的持續下降,與這個行業産能“淘而不汰”不無關係。2011年至2012年全國淘汰煉鋼産能約3700萬噸,而同期又新增産能近9000萬噸。

  産能過剩可以説是多年來我國産業發展的一個“痼疾”。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控制鋼鐵、水泥等行業盲目投資、重復建設的調控措施。但尷尬的是,有些長期以來産能過剩的行業卻陷入越治理産能越多的困境。國家發改委産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姜長雲分析,有兩個主要原因導致“越淘汰越過剩”。

  姜長雲:越淘汰越過剩的問題,有兩個比較重要的原因,一個是在企業的投資方面,地方政府的干預比較多,政企不分的問題比較突出。第二,前幾年經濟增長速度高,當時許多人包括一些企業,包括地方政府,有對以前經濟增長比較快的預期,所以在企業的産能方面、投資方面增加了很多。這幾年我們的經濟增長進入了新的常態,從高速增長變成次高增長,市場方面的需求可能也受到一些影響,所以導致産能過剩的問題加重了。

  根據昨天工信部出臺的新政,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四個産能嚴重過剩行業的新增産能,將得到定量限制。具體來説,這些行業只要新建、改建和擴建項目,就必須淘汰與這個建設項目産能數量相等的落後或過剩産能。在實施減量置換的地區,新(改、擴)建項目則應淘汰這個項目産能數量1.25倍以上的産能。姜長雲認為,這樣的辦法能起到一定抑製作用,但是要更好地解決産能過剩問題,仍需市場和政府兩方作用的結合。

  姜長雲:通過産能置換,對解決一些由落後産能導致的污染問題、環境品質等問題有一些作用,讓産能過剩問題得到一定的緩解。同時,在跟市場關係方面,還要多做一些文章。要把發揮市場的指導性作用和發揮好政府作用這兩方面結合起來。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看來,部分行業盲目擴張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經濟之聲:儘管近些年來國家出臺不少政策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但是為什麼部分行業盲目擴張勢頭依然強勁?

  張立群: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方面,在這些重化工領域,政府發揮的作用可能要比其他行業更多一些。第二個方面,就是市場的作用,實際上在産能過剩的背景下,行業內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這種激烈實際上也要求企業進行升級換代,這種升級換代可能也會導致相關的一些投資的增加,一些産能的增加。從市場這個角度來看,越是競爭,就越推動更高水準的産能發展,這應該是積極的,但高水準産能和低水準産能如果同時存在的話,也會表現為産能規模增加比較快。

  張立群指出,要想破解産能過剩難題,政府部門需轉換發展思路。

  經濟之聲:核心還是一個低水準産能不退出的問題。從地方政府角度來看,是不是他們只看的是GDP的投資量,而並不看投資效率和利潤率這樣一個指標呢?

  張立群:地方政府在整個産能調整當中,確實還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這個角度來看,政府職能的轉變、發展思路的轉變,對於過剩産能調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工信部提出通過“以舊換新”化解鋼鐵等行業産能過剩,張立群認為這個舉措把市場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結合在一起,將取得成效。

  經濟之聲:這次工信部頒發“以舊換新”這樣一個産量置換的辦法,能不能破解“淘而不汰”的難題?

  張立群:我認為這是一個會取得成效的措施。這個措施針對中國的國情,把市場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比較細緻的結合起來。從政府角度來看,這個結合重點的還是要發揮引導和監管的作用,就是説等量或者減量淘汰。目前已經比較明顯過剩的四個行業,即鋼鐵、電解鋁、水泥和平板玻璃,這些行業的産能如果再新增加的話,有一個前置條件,就是必須要淘汰等量的或者更多數量的原有過剩産能,這對於過剩産能的退出會起到一個強制性的作用。這個舉措的可操作性較強,落實的效果會比以前實施的規定更好。

  編輯部觀點:要衝出“越淘汰越過剩”怪圈 需市場和政府兩手協力

  評論編輯曉易:“一命換一命”,或許這句話用在這來形容過剩行業産能置換辦法有些驚悚的感覺,但是當前我國一些産業産能過剩情況的嚴重性卻不得不讓引起足夠的重視。

  所謂等量置換,也就是新(改、擴)建項目應當淘汰與其産能數量相等的落後、過剩産能;減量置換,即淘汰的産能應當大於新(改、擴)建項目的産能。從一定程度上來説,這也就是在産業發展中以充滿活力的新生命來替代羸弱不堪的舊生命。這也是市場發展的規律,遵循了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

  産能過剩被視為目前中國宏觀經濟運作的一大潛在風險點。2013年以來,官方已出臺多項嚴厲措施,化解過剩産能。但尷尬的是,有些長期以來産能過剩的行業卻陷入越治理産能越多的困境。儘管必鬚髮揮好市場機制在化解産能過剩中的作用,特別是突出企業主體作用,但這並不意味著,要把化解産能過剩的事情完全撒手交給市場。更不能樂觀地認為,企業能自行解決好産能過剩問題。

  所以必須強調,要衝出“越淘汰越過剩”的怪圈,只有市場和政府兩手協力。部分産能嚴重過剩行業實施産能置換,是在用“疏”“堵”結合來淘汰産能,一方面,“堵住入口”,嚴禁核準新增産能項目;另一方面,“預留出路”,調動地方和企業的積極性、主動性。當然,好政策要落到實處,要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工信部在推出新政策後,仍要加強監管力度,不能定下規矩後就做了逍遙自在的“甩手掌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