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歐美制裁“上緊箍咒” 俄經濟“很痛”但可控

  • 發佈時間:2014-08-01 08:26:00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蔣林  責任編輯:羅伯特

  歐美7月29日對俄新一輪經濟制裁達成一致,制裁對象包括俄石油部門、軍民兩用産品、國防以及敏感技術等。

  隨後,七國集團7月30日發佈聯合聲明,警告俄如果不改變烏克蘭政策,G7將施加更多制裁。

  對此,俄外交部回應,指責美國對俄制裁“目光短淺”,稱此做法將損害兩國關係。 俄外交部同時指出,制裁是在為歐俄的能源合作設置障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歐盟市場能源價格升高。

  西方這一輪新制裁,對俄羅斯經濟將産生哪些影響?制裁是否能達到歐美預期效果?俄羅斯採取怎樣的應對措施?

  針對以上問題,本報特邀經濟和能源方面的專家,為您解答以上問題。

  現狀

  制裁關乎俄“出口命脈”

  歐美對俄新一輪制裁,涉及能源和金融等關鍵領域,這對俄羅斯的經濟會造成怎樣影響?

  林伯強:此輪制裁對俄羅斯的經濟打擊很大,俄羅斯70%的出口是能源産業,而俄羅斯國民經濟的發展很大部分依靠能源。普京之前之所以被媒體稱“很有男子漢氣概”,那麼揚眉吐氣,實際上是與能源價格高有關係。因此,制裁俄羅斯的能源出口,可謂是制裁到了出口命脈,逐步“上緊箍咒”式地步步緊逼。這絕非“不痛不癢”的制裁,俄羅斯會很“疼”,經濟可能有衰退危險。

  實際上,制裁是處理國際政治問題的一種通用手段。但這離“打垮”俄羅斯經濟,還差很大一段距離。因為雖然這對俄能源出口有所限制,但不礙美歐進口俄羅斯的能源,更不會影響俄羅斯向其他地區出口能源,比如亞洲、拉美等國家。

  至於制裁究竟對俄羅斯産生多大影響,要看制裁的時間長短和力度大小,這還取決於多方因素,比如雙方對烏克蘭局勢的表態,墜機真相大白等。

  陳鳳英:這次制裁措施超越原先的金融和軍售範疇,加入阻止俄羅斯獲得西方油氣勘探技術的內容,還加劇了俄羅斯企業融資困境,可以説對俄經濟暫時造成一定衝擊,但衝擊可控。

  首先,儘管俄羅斯出口因被制裁而減少收益,但這種對經濟的衝擊可從價格上漲得到一定補償。過去,因為油價和大宗商品價格的下降,俄羅斯經濟受到拖累,但今年由於原油價格上漲,俄羅斯人對經濟會有一定的樂觀情緒。

  此外,對金融影響不會很致命,一些大型企業老闆、即多數俄富豪已經提前將資金轉移到其他國家和地區。

  影響

  制裁“雙輸” 歐洲依賴俄天然氣

  歐盟許多國家與俄羅斯在能源這一關鍵領域有合作,那麼,歐盟能否達到預期的制裁效果?

  陳鳳英: 我認為,歐盟的制裁很難達到預期目標,政治上的需要大於經濟上的需要。從以前的制裁經驗看,冷戰時期對古巴的制裁,最近幾年間對伊朗和其他中東國家的制裁,儘管對經濟造成一定衝擊,但都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和效果。

  對歐洲來説,今年是歐洲經濟復蘇關鍵年。今年第一季度增長態勢還算可以,歐洲肯定不想第二三季度的經濟增長出現大問題。而歐洲主要國家已放棄主要能源動力——核能,那麼天然氣這種關鍵能源,他們肯定不會放棄。而德國、法國、義大利又不生産能源,需要進口,這就與俄羅斯之間存在天然的藕斷絲連的依賴關係。

  與俄交惡的後果是,雖然可以依賴美國的天然氣進口,但美國提供的是吸附天然氣(ANG),要管道建設、生産煉油過程等,起碼要2~3年才能成功引進歐洲。因此,這次制裁沒有加入對俄出口天然氣的制裁,是因歐洲下不了決心徹底與俄翻臉,如果真翻臉,歐洲今年冬天怎麼過?

  對歐盟來説,制裁俄羅斯的決議不是“鐵板一塊”,本來就存在分歧。如果歐洲第二季度經濟增長指數不如一季度那樣理想,歐洲統一制裁俄羅斯的“這塊鐵板”馬上就散,相應制裁也會最終不了了之。

  林伯強:這次制裁政治意義大於經濟意義,歐美實際上是想向俄羅斯説,“我就對你産生影響了,看你怎麼辦”。歐洲當然不敢和俄羅斯翻臉,因為一旦把俄羅斯逼急,俄羅斯關掉天然氣,歐洲冬天就面臨取暖的問題,歐洲國內就會鬧事。

  雖然説歐洲可以從美國那裏進口天然氣能源,不看俄羅斯的臉色,但就修建管道等就需要很長時間和鉅額投資,是中長期建設項目。因此,現在歐洲積極制裁正值夏天,等到冬天來臨時,歐洲的態度可能放溫和。馬航墜機讓歐盟制裁的態度強硬起來,他們主打政治牌,目的是想讓俄羅斯表態上“退後一步”。至於制裁的效果儘量往後拖一拖。大家都明白,制裁雙輸,有統計表明,俄羅斯損失的經濟利益,與歐洲損失的經濟利益,大體相當。

  點睛語

  對歐盟來説,制裁俄羅斯的決議不是“鐵板一塊”,本來就存在分歧。如果歐洲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指數不如第一季度那樣理想,歐洲統一制裁俄羅斯的“鐵板”馬上就散,相應的制裁也會最終不了了之。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 陳鳳英

  馬航墜機讓歐盟制裁的態度強硬起來,但歐盟主打的是政治牌,目的是想讓俄羅斯表態上“退後一步”。至於制裁效果儘量往後能拖就拖。大家都明白,制裁是雙輸的。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林伯強

   俄對策

  亟待開發亞太市場

  俄外長7月29日針對歐美制裁稱,“俄方不打算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俄將採取什麼措施應對歐美制裁?

  陳鳳英:説“不會以牙還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手段。俄羅斯目前最緊要的是要爭取更多國際合作。我預測俄羅斯會“往東走”,亟待開發亞太市場,尋找亞洲和拉美合作夥伴。

  此外,俄羅斯將調整自己的産業結構,市場面臨轉型,讓出口多元化,比如説出口重工業、機械、軍火等。在金融方面,俄羅斯也“留了一手”。它積極參與到“金磚五國”中來,建立金磚銀行和金磚應急儲備安排,承諾互換應急儲備金1000億美元。別忘了,該安排是在有關金磚國家出現國際收支困難時,其他成員國向其提供流動性支援、幫助紓困。此外,俄羅斯參還與到東盟“10+3”的《清邁協議》中來,建立外匯儲備庫和貨幣互換機制。

  我認為,隨著時間推移,隨著馬航墜機黑匣內容進一步公佈,隨著美國9月中期選舉的揭曉,俄羅斯與西方對抗的氣氛會慢慢地平息下來。

  目前,歐美俄是在政治舞臺上的對峙,為了政治目的“演一齣戲”。“制裁”還屬於冷戰思維,國際社會需要尋找出一種新方法解決地區衝突問題。

  林伯強:今後,俄羅斯也會減少對歐洲依賴,歐洲也會盡力減少對俄羅斯依賴,但這兩者都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關鍵在於,制裁能否讓歐美俄三方下決心坐下來談一談,能不能將三方拖到一個“點”上,理智解決地區衝突問題。這涉及到歐美俄三方的政治路線,以及制裁夠不夠“疼”等方面。

  接下來,如果俄羅斯政治表態誠懇,歐美也找到合適的不制裁理由,那麼最終雙方都會給對方檯階下,制裁自然淡化。毋庸置疑,對峙和制裁的時間越長,雙輸的後果越大。

  當然,俄正在加大與亞洲合作夥伴的合作,比如與中國簽署天然氣“世紀大單”,這些都有利於緩解西方制裁帶來的影響,也算是反制裁的“曲線策略”。(蔣林)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