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消費主導格局正在形成

  • 發佈時間:2014-08-01 07:35:54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卓勇良

  當前中國經濟轉型,直白地説正處於一個重大拐點上。此前經濟發展主要是靠投資和出口,往後將越來越依靠消費,形成經濟發展向消費增長主導轉變的重要態勢。

  首先是勞動供求關係發生轉折性變化。浙江小微企業早在2004年就已感受到“招工難”,2008年我們根據“五普”年齡表推算,每年新增的勞動年齡人口已于2007年出現減少趨勢。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12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比上年減少345萬人,2013年繼續減少244萬人。當前農村雖仍有剩餘勞動力,但青壯年勞動力已全面短缺。2012年至2026年,我們根據六普人口年齡表預測,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每年將凈減少577萬人。

  其次是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開始加快。全國農村居民收入自2007年開始加快,至2013年實際年均增速9.8%;城鎮居民收入自2005開始加快,至2013年實際年均增速9.2%,均為改革開放以來所未有。我對此的一個判斷,就是中國經濟進入新分配時期。未來一個時期,收入增長雖不一定快於前期,但快於當年GDP增長應是大概率事件,收入佔GDP比重將穩步上升。

  第三是導致消費增長相對較快。為什麼今年出口低迷加之反腐打壓,而國內經濟增長沒有出現國外有關機構和媒體預期的“硬著陸”,原因就是城鄉居民收入加快增長下的消費增長的堅實支撐。今年上半年,在出口、投資和工業增速三者一起回落情況下,全國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10.8%,僅比去年同期回落0.6個百分點。2003年以來,消費對於GDP增長的推動,在落到最低點的36.4%以後,開始穩步上升,至2013年連續3年高於50%,今年上半年則進一步有較大上升。

  未來一個時期的消費增長總體看好。與一些學者觀點不同的是,儲蓄決非消費增長來源,政策刺激亦非主因,主要還是收入增長相對較快等所致,而這是由勞動年齡人口總量逐漸減少、就業結構發生積極變動等所導致,具有堅實支撐。農民工增長正在放緩,2013年比上年增長2.4%,回落1.5個百分點,比2010年更是回落3.0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農民工工資每年增長10%以上。

  消費結構轉型升級,是未來消費增長看好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統計局城鎮居民消費支出數據而言,2000年以來,有兩個支出項目變化比較明顯。2013年,食品支出佔比35.0%,比2000年降低4.4個百分點;交通通信支出佔比15.2%,比2000年上升6.7個百分點。近幾年大眾休閒旅遊“井噴”,2010年至2013年,全國旅遊人次年均增速高達15.7%,旅遊總花費年均增速高達27.1%。另外從長期而言,與教育醫療社會服務等有關的消費支出增長將明顯加快。美國1947年至2012年,教育服務、醫療保健和社會援助産業佔GDP比重,從1.9%上升至8.2%,而中國經濟在這些方面甚至是剛剛起步,具有很大空間。

  中國經濟進入消費主導的發展時期不僅僅是定性判斷,更有統計分析支援。關於經濟發展以消費增長為主導,應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消費增長對GDP增長的貢獻大於50%,二是消費佔GDP比重大於50%。

  第一個條件目前已基本滿足。2011年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份額56.5%,2012年和2013年雖降至50%左右,但今年上半年最終消費對GDP增長貢獻率又回復到54.4%。今年一季度國家統計局發言人也指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在提升”。

  第二個條件目前正在接近。中國經濟的消費率,改革開放以來持續下降,在2010年達到48.2%的拐點後,轉向並艱難回升,2013年已達49.8%,今後若干年根據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快於GDP增長,以及出口放慢後GDP增長與國內經濟社會聯動增強等判斷,消費率超過50%應是大概率事件。

  當前應充分認識經濟形勢中的消費積極因素,正確判斷消費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作用增強的積極態勢。確立順勢而為的宏觀調控指導思想,著力深化改革,努力消除消費障礙,著力增強城鄉居民消費意願。

  (作者為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