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生物防治現清流

  • 發佈時間:2014-08-01 07:35:54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祝梅

  通訊員 高媛媛 陳國土

  “當一條河伴隨著你成長時,或許它的水聲會陪伴你一生”。但不知何時起,家門口那條河失去了生命,垃圾塞道、魚蝦絕跡,所有關於它的美麗僅留存于兒時的記憶裏。這時我們才發現,我們在追逐幸福的過程中卻在失去幸福。

  讓清流再泛漣漪,讓魚蝦再翔水底,不僅需要壯士斷腕轉變發展方式的勇氣,更需要科學治水的智慧。杭州後橫港、紹興柯橋阮社漁場的變化,讓我們看到了治水的希望。

  生物護水水復清

  “這條河,可是治理後拱墅區第一條可以游泳的河。”時值盛夏,清澈的後橫港河邊綠蔭成片,不少行人都選擇在河道邊行走,坐在緊鄰後橫港河的涼亭裏,袁正國跟我分享了眼前這條河“變身”的秘密。

  後橫港河是京杭運河的支流,東起運河口閘門,西至長浜,全長1070米。眼下,河道兩旁花開正旺,清澈的河水裏,水草慢悠悠地扭動身軀,偶爾水面蕩起漣漪,便是小魚小蝦出沒的蹤跡。

  “你能看到的秘密之一,就是這水草了。”袁正國説,專業點説,這水底的秘密叫沉水植物,包括改良馴化過的苦草、輪葉黑藻、伊樂藻、紅線草、小黃草等,而這個“水底森林”可以有效地吸附河道裏的氮、磷,防止水體富營養化。

  之所以採用這麼多品種,主要是考慮不同植物的榮枯期。比如,輪葉黑藻在夏季生長最為茂盛,伊樂藻則在冬季發揮作用,改良苦草則四季生長,輪班的植物“治污小分隊”貫穿四季,默默保障了後橫港河全年的常清常綠。

  “這條河的治理從2011年就開始了,我們選了約300米的河道進行試驗,最初的挑戰,是讓這些沉水植物能落地生根。”袁正國説,沉水植物一旦成活,是可以常年發揮清潔效用的,但後橫港河的水深在1.5米到1.8米,加上富營養化嚴重、水體透明度差,水底植物無法很好地進行光合作用,不易成活。

  為此,拱墅區河道監管中心聯合上海太和水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搬出了水下生態修復的第二個救兵——食藻蟲。“食藻蟲以水中藻類為食,降低水體濁度。”此外,他們還投放了鱖魚、烏鱧、環棱螺、鰱魚、鳙魚等以藻類、浮游生物為食的魚類。

  水面上不斷冒出的小水泡揭示了河道治理的第三個秘密。“這個叫富氧曝氣,是後橫港河道治理時最先佈局的。”袁正國告訴我,富氧曝氣是一種人工增氧設備,埋在水底的管道裏吐出的就是空氣,通過“吐泡泡”的方式增加水體活性,增加水中含氧量,促進沉水植物的生長。

  三年前的夏天,第一批沉水植物種下了河,結合岸上的截污納管,橫港河逐漸變清。現在,整條後橫港河都已經進入了水生態培育穩定期,每天都有人負責河面的清潔以及富氧曝氣設備的開關等工作,整條河的水質已由最初劣V類提升至Ⅳ類水,境況好的時候能達到III類,個別斷面甚至達到II類水。

  目前,依託生物鏈進行河道治污的方法已在拱墅區的莫婆橋河、管家漾、康橋新開河等多條河道治理工作中完成“複製”,並進一步向後洋浜、洋灣河等河道進行推廣,越來越多的居民,將感受到家門口那條河的蛻變。

  水中游來“清道夫”

  “早上我還捕到了一條這麼大的鰱魚呢!”夏日傍晚,阮社漁場邊,漁民王水紅邊説邊跟我用手比劃著。這幾天,紹興人愛吃的花鰱,批發價達到每斤5.8元,而今年能收穫的魚,少説也有20來萬斤。

  阮社漁場是紹興柯橋區柯岩街道現在規模最大的一家漁場,水面面積約3450畝。依傍鑒湖水系,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漁民收入可觀。“可是前些年,‘三口缸’氾濫,讓魚米之鄉的名號都差點丟了。”阮社漁場負責人章榮錦説。

  章榮錦所説的“三隻缸”,是染缸、醬缸和酒缸,分別代表了紹興有名的三個産業。在阮社漁場周邊,曾經遍佈多個工業區,印染企業、紡織企業眾多,再加上周邊的家禽養殖場,到90年代末,養殖水質愈發惡化,尤其是遇到下雨天,水體含氧量降低,大批量死魚的情況常常出現。

  “以前漁場效益最好的時候,每年的毛收入有100萬元左右;到2000年左右,漁場的總收入只有十幾萬元。”章榮錦説。

  2010年前後,水質最糟糕的那段時間,漁場水域上死魚的狀況甚至從春節前後一直持續到下半年。“不怕你笑話,那段時間,我們漁場的漁民曾是信訪局的常客。”他説,不少漁民甚至擔憂,阮社漁場可能再也養不成魚了。

  後來,漁民自己想辦法,湊了10來萬元,購置了8萬斤毛竹和緊網布,把相對清潔的水域四週圍起來,搞起了圍湖養殖。“説是有3450畝的養殖面積,實際上,東圈一塊、西圍一片,總共也就不到300畝面積真正用得起來。”

  讓漁民們高興的是,為重振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2011年起,柯橋區就率先打出了河道整治的“組合拳”:漁業主管部門及時調整漁業發展規劃、整治河道養殖秩序,清理攔河漁網、圍湖100余道,清養、關停了298家水域周邊的養殖場,拆除畜禽類棚捨近27萬平方米;工業企業遷往園區,到2015年將完成清理;水利部門規劃引水工程增強河道水流的流動性;漁業部門投入320余萬元,3年間組織實施了8次漁業資源增殖放流,累計放流各類魚苗近800萬尾;柯橋城區的水域水産養殖不斷規範,漁業禁養區逐步擴大,為滿足市民的休閒需求,柯橋還專門在東岸公園沿線規劃出近60米的垂釣區。

  “除了鳙魚、鰱魚、鳊魚、草魚這‘四大家魚’,其他的魚、河蚌之類的我們都可以捕撈。”章榮錦説,“四大家魚”是水裏的“清道夫”,起碼要養三年以上,漁民們默默遵守著“捕大留小、輪捕輪放”的規定。目前,全區仍有87戶擁有捕撈許可證的漁民可在涉及到的6000余畝水面上進行捕撈。

  “去年,漁場漁民的年收入回升到5萬元左右了。”章榮錦説,這兩年,他們逐漸拆掉了水面上的緊網布,3450畝的水域面積終於“名副其實”,柯岩景區現在每年也有數百萬遊客來體驗青山綠水。到今年年底前,柯橋城區周邊幾個街道的1萬多畝水面的水産養殖也將進一步規範,政府從各街道手中回租水面使用權,阮社漁場也在其列。

  “沒什麼可擔心的,政府回收使用權並承擔承包費,我們的負擔更輕了。”章榮錦説,現在,阮社漁場的資産評估已經完成,就等著簽約了。

  夕陽的光灑在水面上,清晰映照出不遠處柯岩景區,不時有白鷺飛過,棲息在還沒拆掉的毛竹竹竿上,江南水鄉重現迷人風采。

  ■ 專家點評

  葉碎高(省水利河口研究院高級工程師):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杭州市後橫港、紹興市阮社漁場的水質都有明顯改善,説明治污措施發揮了積極作用,作為一名水利工程師,我非常高興。

  藍藻、綠藻瘋長,河水變黑、變臭,都是水體富營養化的結果。食藻蟲以藻類為食物,抑制藻類瘋長,併為沉水植物的生長掃除陽光障礙。但如果不清除、轉移食藻蟲,它們本身也會成為水體的污染物。人工放養魚類、貝類等生物,把完成了歷史使命的食藻蟲及其他微生物吃掉;魚類、貝類生長髮育後,可適當捕獲。所以食藻蟲、魚類、貝類能有效固化、轉移污染物質,發揮水體清道夫的功效。

  水生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吸收、吸附水體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同時水生動物、微生物以植株、根系為生境,生長、繁殖過程中,也會吸收、吸附、降解污染物。但從植物的整個生命週期看,植物是營養的製造者,而非消費者!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營養,養活包括人類在內的眾多食草、雜食動物。所以植物長大、枯萎,生命週期結束後,必須從水體中清除出去,否者水體會變得越來越有營養,水質越來越差。增殖放流以水草為食的草魚等魚類,不失為控制、清除水草的好辦法,必要時要人工清除。

  治污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首先要做好截污減污工作,不僅要做到達標排放,還應根據環境容量對污染物實行總量控制;同時要流域、區域共同治理,否則這一段河道水域治好了,別處的污水又流過來了;第三,經過治理的河床、護岸、水體等要為水生植物、動物、微生物營造良好的生境條件,形成完整的生物鏈、食物鏈,維持較高水準的生物多樣性,恢復水體自凈能力,維持水生態系統健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