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粉壟技術緣何受到“雜交水稻之父”青睞

  • 發佈時間:2014-08-01 07:31:4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日頭條

  前不久,著名水稻專家袁隆平向媒體推薦一種新的耕作技術——粉壟技術,認為該技術可在全國推廣。

  粉壟技術有何神奇之處,能得到“雜交水稻之父”的青睞?

  “粉壟技術也叫深旋耕技術,能在不增加水肥、不多耗人力的情況下,提高糧食産量、提升作物品質。”該技術的發明人、廣西農科院研究員韋本輝告訴記者。

  出身農家的韋本輝是國內知名的薯類栽培專家,他在多年的工作實踐中發現,耕作土層淺和長期過量使用化肥導致的土壤板結,已成為糧食增産的瓶頸。經過多次試驗,他發明瞭一種螺旋形鑽頭耕具,把它固定在拖拉機上,耕作時可垂直入土30—60釐米,通過高速旋轉橫向切割,讓土壤變得又細又鬆軟,然後就可直接種植或播種作物。據他介紹,粉壟技術的優勢十分明顯:耕作土層比現有技術深10—30釐米,底層生土不會上翻、能保持原有的土層結構;省工省時,一次作業就可完成犁、耙、打等耕作程式;既可以平作又可以壟作,並能粉碎地面秸稈和雜草;效果持久,粉壟一次後可連續多季種植等。

  從2009年開始,韋本輝團隊先後在廣西、遼寧、寧夏、河南、廣東等9省(區),在水稻、玉米、小麥等13種作物上試驗粉壟技術。結果表明,在不增加水肥的情況下,水稻、玉米、小麥等作物的增産幅度在15%以上,馬鈴薯、甘薯、木薯、山藥、甘蔗等作物的增産幅度更高。此外,使用粉壟技術還可提升糧食品質。

  其中的原因何在?韋本輝和兄弟農科院開展的聯合研究表明:採用粉壟技術耕作後,由於土層翻倍加深、土壤粉碎性更好,可使土壤中的養分、氣體(氧氣、二氧化碳)明顯增加,同時有助於陽光的吸收利用、天然降水的存蓄和微生物活力的提升,具有“活土、釋肥、增氧、保水、增溫、淡鹽”等功效,充分釋放了土壤的生産潛力,有利於作物根系的深扎、發達;同時,也減少了化肥的使用、減緩了土壤的板結。這樣,農田土壤的自身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從而産生粉壟耕作一次、多季持續穩産增産的效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加快粉壟技術的推廣,韋本輝團隊和廣西五豐機械公司近日聯合研發出180馬力多功能粉壟機(型號為DFL—I 180)。據介紹,多功能粉壟機採用橡膠履帶形式,可適應各種旱地、水田環境的作業需要,能夠滿足30°左右的斜坡、丘陵等特殊地形的輕鬆作業。履帶式機身可減小粉壟機對地面的壓力,避免對耕地造成二次壓實,有效保持了土壤深松效果。在保證深耕粉壟作業的同時,還可在粉壟機上外挂其他器具,一次性完成播種、深層施肥、表層施肥、粉碎秸稈等多種作業,生産效率大幅提高。

  畢生致力於水稻增産研究的袁隆平,幾年前就開始關注粉壟技術。2011年,袁隆平得知廣西粉壟水稻試驗增産效果明顯時,就派人專程現場考察,並於2013年在三亞進行了雜交水稻超高産粉壟栽培試驗。今年,袁隆平團隊又分別在湖南沅江、隆回開展了常規稻直播和超級雜交稻粉壟耕作新技術試驗示範。7月15日,益陽市農業局組織專家進行的測産驗收表明,沅江市羅陽鎮示範片粉壟稻畝産稻穀469千克,比對照增産63公斤,增幅為15.6%。隆回超級稻示範片內的粉壟稻,目前長勢也明顯優於對照組。

  7月16日,袁隆平在湖南長沙聽取韋本輝彙報後,建議媒體、政府部門和農業科研單位、企業聯動,讓更多的人了解粉壟技術,加快粉壟技術的試驗、推廣和應用。

  (人民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