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補齊“短板”打通“瓶頸”拆掉“籬笆”

  • 發佈時間:2014-08-01 07:31:1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憑藉此舉,將有望形成世界最先進的500MW級關鍵裝備、工藝包和工程示範,實現燃煤電廠和低熱值煤電廠煙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成套技術的突破,山西燃煤發電超低排放和煤電裝備産業將領航世界先進水準。”

  這是“基於流態重構的超臨界300—350MW低熱值煤迴圈流化床鍋爐關鍵技術及裝備開發”項目實施將引發的轉變。而這個項目,只是8月1日山西省面向國內外公開招標的76個煤基重大科技攻關項目中的一個。

  通過頂層設計與基層申報緊密結合凝練“出籠”的76個招標項目,都是關係到山西煤炭清潔、安全、低碳、高效利用,大幅度提升全省煤基産業科技創新以及節能環保技術水準的重大科技項目。這是山西省大力推進科技管理創新改革過程中的重大舉措之一。

  頂層設計,直指創新“短板”

  去年下半年以來,山西省委、省政府陸續出臺了《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山西行動計劃》《山西省低碳創新行動計劃》《山西科技創新城建設總體方案》和《圍繞煤炭産業清潔、安全、低碳、高效發展擬重點安排的科技攻關項目指南》等五個重要文件,形成了“131”創新驅動戰略體系。從而在全國首家完成並實施了省域創新驅動行動頂層設計,明確了創新驅動發展的總體要求、戰略引領、戰略支撐、戰略抓手、戰略保障,為全省創新驅動轉型發展設計了路線圖、明確了任務書、指出了關鍵點。

  “131”創新驅動戰略部署的頂層設計,針對的是山西作為資源型欠發達地區,科技創新是長期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短板。尤其是隨著資源環境約束的不斷增強,經濟增長由高速轉向中速,“速度效益型”的傳統發展方式越來越難以為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既是形勢所迫,更是發展所需。當前,山西省既存在與全國相同的共性問題,如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沒有真正確立,産學研結合不夠緊密,科技與經濟“兩張皮”問題沒有根本解決;科技資源分散、重復購置、封閉運作、低效使用等問題突出,科技項目及經費管理不盡合理,研發和成果轉移轉化效率不高;科技評價導向不合理,科技人員積極性創造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等。同時也存在具有山西特色的個性問題,科技對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的支撐力不足;高層次科技人才嚴重匱乏;科技經費投入不足;創新資源品質和水準不高等。

  産業創新鏈,直指關鍵“瓶頸”

  煤炭大省山西的産業結構中煤焦冶電等傳統産業佔比較高,且産品大多處於産業鏈前端和價值鏈低端,延長産業鏈、提升産業水準受制于諸多關鍵技術“瓶頸”。

  為促進産業鏈與創新鏈互為促進、深度融合,打通産業鏈各個環節關鍵技術的瓶頸制約,今年以來,山西省科技廳把編制産業創新鏈作為科技工作的第一抓手,圍繞“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産業路徑和創新方向,針對佔全省80%工業産值的煤焦冶電化工等資源型産業的技術升級,本著問題導向、市場導向和基礎需求導向的原則,選擇了煤層氣、煤電、煤焦化、煤化工、煤機裝備、新材料和富碳農業等7個重點産業,累計組織動員省內外知名專家和企業管理專家190多人,召開技術需求徵集、産業創新研討和專家論證會70多次,深入典型企業實地調研20多次,徵集技術需求1000余項。圍繞清潔、安全、低碳、高效發展等領域,從調研、設計、凝練、論證和評審等環節進行專題研究,科學編制了煤基産業創新鏈。

  産業創新鏈的凝練,不僅從技術路線的角度,完善和修正了山西主導産業的發展路徑,促進了高附加值新産品的誕生,而且明確了産業鏈各環節科技創新的重點,為有效配置科技資源提供了依據。已編制完成的産業創新鏈,涵蓋了“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主要産業領域,第一次完整繪製出了全省重點産業創新路線圖,摸清了家底、找到了差距、確定了方向。全省科技首次站在産業升級、調整結構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高度,精確地提出了産業科技創新的制約因素、技術需求、攻關方向,以及需要配套的創新平臺和團隊,增強了科技創新投入和資源配置的有效程度,實現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中試、産業化”創新鏈條各環節的有效銜接,推動了創新鏈與産業鏈的有效結合,為産業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體制機制創新,直指“小院籬笆”

  近年來,山西在科技計劃管理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項目重復立項,資金無序安排,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銜接不緊等問題尚未從根本上解決。以這個突出問題為改革導向,科技廳統一思想,打破部門內權力分割,衝破傳統管理模式禁錮,咬住科技計劃管理的“硬骨頭”,實施改革的“大手術”。

  改革科技計劃管理體制。在認真學習貫徹《國務院關於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的基礎上,對傳統的以業務處室職能設立科技計劃、切塊分配研發資金的管理體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整合科技計劃體系。根據省情特點和科研規律,將省級科技計劃由原15個重組為8個,形成了以山西省低碳創新重大專項為龍頭和主體,軟科學、基礎研究、科技攻關、成果轉化、國際科技合作、科技平臺和人才團隊建設等計劃配套銜接的新架構。

  改革項目管理運作機制。科技廳在科技計劃管理改革伊始,就把科技管理改革、懲防體系建設、政府職能轉變緊密結合,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實施。健全制度,把項目決定權關進制度的“籠子”裏。制定了《山西省省級科技項目和資金管理辦法》《山西省産業科技創新重大專項産生辦法》等。項目組織、評審專家、立項結果、資金安排等實行陽光作業,全過程追溯問責。再造流程,把頂層設計和基層申報有機融合。省級項目立項,以産業創新鏈為基礎,基層單位根據指南自主選擇創新重點。項目實行分類評審,軟科學、基礎研究等以同行專家為主,科技攻關、成果轉化和推廣等加大企業專家比例,實行科技報告制度、專家輪換制度、科技資源共用制度等。

  這些改革,使科技項目立項過程更加透明,科技經費使用效益明顯提高。從源頭上解決了以往創新鏈條存在的“腸梗阻”現象。過去科技人員申報項目,關注的是能否立項、能否爭取到更多的經費,積累職稱評聘的資本,體現較多的是單位榮譽、個人需求。現在科技人員申報項目,則必須從全省的重大創新需求中,找到自己最擅長、最有條件和能力去研究突破的課題,爭取課題需要在公開公平的評審中同臺競技,使課題立項更加貼近經濟社會需求。促進了科技管理由單純的項目管理向綜合的資源管理方式轉變。過去科技部門工作比較側重創新活動的過程管理,科技管理幹部只關注所分管項目的進展,對項目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過問較少,研究較少。現在科技廳幹部必須熟悉全省産業及技術狀況,必須熟悉新的研發組織模式,才能完成項目組織並實施管理,解決了過去長期存在的部分計劃管理權力過於集中、資源過於分散、管理難以奏效等難點問題,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的水準和科技資源的效率大幅提高。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