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籌學雜費 女孩早早出門打工

  • 發佈時間:2014-08-01 04:29:50  來源:廈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樂觀自信的廖雪。

  

  廖雪與她的父母用手語對話,他們的手語自成一體,不同於標準的手語。

  ●高考學子:廖雪(化名)

  ●地點:廈門同安區

  ●畢業學校:廈門市國祺中學

  ●情況:高職單招成績514分,被福州外語外貿學院錄取

  徵集令

  如果您是愛心單位、企業或個人,看了本報報道後,想要參加“慈善助學專列”,請聯繫我們的愛心熱線968820、2046550、2125710,我們將按您的意願做好幫扶結對工作。如果您是學生,收到高考錄取通知書後,卻因為家庭經濟困難無法支付學費又沒有填寫“慈善助學申請表”,那麼也請你撥打熱線電話,我們將盡力提供幫助。

  特別提示

  ●愛心熱線:

  968820、2046550、2125710

  ●捐款賬號:

  3510 1598 0010 5000 1081

  ●戶名:廈門市慈善總會

  ●開戶行:建行文園支行

  捐款時請備註:慈善助學(若定向資助,請備註清楚學子姓名(化名)與日報日期。)

  文/本報記者 郭睿

  圖/本報記者 姚凡

  廖雪指了指自己,又伸手指向遠方,不停比劃著揹書包的模樣。父親和母親坐在一旁,擺擺手或是嗯呀幾句,算是聽懂了她想説的話。“我告訴他們我要去遠方讀書,沒辦法經常回家,我會照顧好自己,請他們不要擔心。”廖雪説,由於父母都是聾啞人,他們就在相處中自創了一套手語。聊天時雖然安靜,但全家人的情感交流卻可以倚靠這些簡單的手勢完成。不過這個夏天,懷揣錄取通知書的廖雪卻不知道怎樣向爸媽講學費很貴這件事。

  思父母

  再想念也沒法打電話

  廖雪的家位於同安區蓮花鎮羅溪村,每次放學回家都得經過彎彎山路。家裏如今住的齊整磚房是十多年前蓋的,裸露的磚面和簡陋的陳設,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並不誇張。

  1995年出生的廖雪從懂事起就知道自己爸媽和其他孩子的爸媽不一樣,他們不會説話也聽不清語言,是別人口中的殘疾人。但和太多人預想中不同,父母的身體缺憾卻從未給這個女孩帶來自卑,相反她總是大方地跟同學們介紹自己的父親母親,坦率面對好奇的問詢。成長到中學畢業,父母是聾啞人這件事帶給廖雪的唯一困擾,就是她不知怎樣把每天發生的新鮮事告訴爸媽。“現在大家都喜歡上網,可我爸媽從來都沒接觸過,還有智慧手機這些科技産品,我都很難讓他們了解。”提到這些廖雪總會有點沮喪。

  不過爸爸媽媽對此並不在意,他們只要和女兒在一起心情就會好起來。從小住校的廖雪只要有時間都會奔回家,做所有能為爸媽做的事。可苦於學校在山下,僅是回家這段路程就需要花費兩個小時,高三時的廖雪為了取得好成績,只好在學校埋頭苦讀,寄託思念的方式就是打電話給爺爺,讓爺爺代她照顧爸爸媽媽。

  這個夏天,懷揣通知書的廖雪偶爾會蹲在門口發呆,她知道此去讀書要再回家還得等好久,可是再想念也沒有辦法和父母打電話。

  為學費

  期待賣掉剩下的茶葉

  最近,廖雪總會不時跟爺爺問起茶葉的事情。今年76歲的爺爺是這個家的頂梁柱。在他的幫助下,廖雪的父母這些年都在山上種茶葉。地不大,收入有限,但勉強能維持家用。不過,今年的茶葉卻還沒能賣出去。面對廖雪即將要交的一萬多元學費,爺爺也是一籌莫展。

  爺爺和同樣年過七旬的奶奶,還得照顧另外兩個兒子,因為他們中的一個也和廖雪父親一樣是聾啞人,另一個因早年喪偶精神狀況不太好。

  為了減輕家中負擔,比廖雪大兩歲的姐姐很早就嫁人了,廖雪也從小養成節儉的習慣,並立志讀書找到好工作。今年參加完高職聯考,廖雪就出門打工了,在餐廳端盤子、洗碗、收銀,但這些收入和昂貴的學費比起來仍舊微不足道。廖雪告訴記者,她讀高中時曾遇到好心人,對方來家裏買茶葉見她家中困難,就幫她交了學費。如今,她每一天都在期待好心人能把剩下的茶葉都買走。

  還讓這個女孩犯愁的是,即將入讀的學校位置比較偏僻。“我很早就跟在那邊讀書的學長學姐打聽了,他們説學校周邊沒地方可以打工,如果想掙錢就得坐車去福州市裏,要花很長時間,不方便。”廖雪嘆嘆氣,可轉而又興奮地説,“只要能打工就好,就算遠,到時我也肯定要去找份工作的。”

  她説自己還想攢錢給爸爸媽媽買新衣服,因為好幾年都沒見過他們穿新衣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