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財智 > 研究者 > 正文

字號:  

張茉楠:亞投行啟動重構全球金融治理模式

  • 發佈時間:2015-12-29 07:0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張茉楠  責任編輯:張少雷

  亞投行的正式啟動標誌著全球金融治理一個新的里程碑。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世界格局劇烈變革,全球經濟金融進入大挑戰、大變革與大調整的新階段,國際金融秩序亟待重塑。

  構建國際金融新秩序,重點在於完善全球金融治理結構。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總數達到57個,涵蓋五大洲,大家共同商定高品質的《亞投行協定》文本,並遵循現有國際多邊開發銀行規範運作和標準,力圖打造一個包容、開放、透明的新型全球金融機構。

  長期以來,全球治理框架是以G7為核心,以美歐等發達國家為主導,以美元霸權為特徵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無論是國際貿易、國際金融還是發展領域都帶有“一超獨大”的色彩。

  從舊的全球治理體系來看,這些機構的機制設立基本上都是遵循“華盛頓共識”,發展中國家群體話語權嚴重缺失,全球治理結構中利益分配不均衡。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原有國際組織已不能承擔全球治理重任,迫切需要新的治理架構,來反映“公平、共贏、利益”與風險共擔的全球治理新理念。

  2008年之後,全球金融版圖發生重大變化,在化解危機的巨大壓力下,全球經濟的核心治理機制從G7向G20的突變。而亞投行立足於打造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最終實現共同發展與繁榮的全球金融治理理念,更可以視為是開創全球金融治理新格局的起點。

  金融利益分配失衡問題的解決是重構全球金融新秩序的核心。近年亞洲地區積累了大量金融資源,單從外匯儲備資産規模看,約佔全球的三分之二。然而,這些資本卻配置在大量低收益美元資産上。

  因此,亞投行的成立不僅可以為亞洲經濟提供高效可靠的中長期金融支援,夯實基礎設施建設,還將通過杠桿作用提高亞洲資本利用效率,從而促進區域內全方位的互聯互通建設。

  當然,解決“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必須靠多邊融資。多邊融資不能僅靠少數幾個國家的財力、物力,要多元融合,相關國家政府、金融機構、私人資本要加大投資,共商融資大計,發揮政府性、政策性、開發性金融的優勢。

  同時,亞投行也要用好中國-東盟、歐亞、中東歐等二十幾個基金,以及新成立的絲路基金。鼓勵私人資本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把PPP模式、BOT模式等有效組合,通過提高長期潛在收益,提升私人資本參與度。鼓勵民間資本、保險公司、社保基金、養老基金等機構參與絲路基金建設,引導商業性基金與社會基金共同參與。

  而從長期看,亞投行的成立將深遠影響以美元為主體的國際貨幣體系。從全球發展大趨勢看,一個覆蓋歐洲的人民幣貨幣互換網路正在形成。事實上,在全球經濟、全球貿易出現區域化聯盟之後,金融和貨幣領域也出現以“貨幣互換網路”為代表的區域化聯盟新趨勢。

  近年來,全球掀起了貨幣互換的熱潮,特別是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波及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後,各國央行之間的貨幣互換協議簽署更加頻繁。這種以貨幣互換網路為基礎的金融結構正成為一種新趨勢。

  當下,中國與歐洲、亞洲各國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核準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協定貨幣互換協議都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重要步驟。可以預計,亞投行成立後,會形成以人民幣為核心的融資機制和網路,並加快人民幣逐步向國際儲備貨幣發展。

  (作者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