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偉立:中國生意做不完 需要細細研究
- 發佈時間:2015-06-29 13:16:58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張少雷
每年,盛偉立都會在很多場合亮相,但每次,他都很忙——或忙於應酬,或忙於發言,抑或“苦思冥想”在中國市場的發展策略。但作為跨國工業製造巨頭霍尼韋爾中國區總裁兼CEO,相對閒暇時,盛偉立總會與媒體進行交流,試圖解答媒體的疑惑和對未來中國市場發展態勢的看法。
日前《國際金融報》記者逮住了盛偉立,對他進行了採訪。但稍出人預料,對於中國經濟頗有見地的他,這次卻大談對空氣污染及空氣凈化器的看法。在他看來,這不僅關乎到普通人的福祉,還關乎到中國經濟轉型的未來,及公司對轉型所做的應對舉措。
與此同時,基於對霧霾的治理,盛偉立又看到了新的商機。正如他多次説得那樣,“只要細細研究,中國本就有做不完的生意。説‘外資退出中國’,更是不可能之事。”
大談PM2.5
記者對盛偉立專訪時,正好遇上霧霾天,話題自然從細顆粒物(PM2.5)開始。
“PM2.5難以被捕捉,有一部分PM2.5顆粒可以進入血液,長期留在人體內,這時我們就要想到保護自己。”他説,但保護的概念,不是先買一台幾千元的空氣凈化器,而是先買一隻價格為幾元錢的防護口罩。”
“為什麼是幾元的口罩而不是一元的口罩呢?因為PM2.5是很小的顆粒,所戴的口罩要有很好的密封性,足以阻攔小顆粒的進入,同時又能透氣,還要通過相關的歐美標準認證。”他介紹,“但因為國情等因素,大家首先想的是買空氣凈化器。基於這一點,我個人認為,中國現在最缺乏的並不是空氣凈化器,而是空氣凈化和個人防護概念的普及,這就應該從學校開始,孩子是最需要這方面教育的。”
事實上,已有一些醫藥公司開始在中國建立PM2.5的研發團隊了。調查顯示,PM2.5在人體內累積3年-5年就會導致某些疾病。“我看過英國、日本的一些記錄,可見PM2.5並不是只發生在中國,發達國家之前都發生過這些案例,因此我們必須嚴肅對待,不僅要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且要全民參與。”盛偉立強調。
但令《國際金融報》記者疑惑的是,與之前的公司戰略不同,近期霍尼韋爾又比較高調地對外推出了自己的空氣凈化産品。對此,盛偉立認為“並不矛盾”。
“在現階段尤其應該重視空氣污染帶來的健康問題,最重要的還是口罩和小型空氣凈化器的使用。但如何使用,也有講究。比如,小型空氣凈化器要經常維護,超負荷運作會導致工作效率大大降低,甚至等同於不工作,因此要確保每一道過濾步驟都是有效的。”
為此,盛偉立頗為驕傲。“這與霍尼韋爾最大的優勢,即自動化控制和智慧化密不可分。我們要知道各個機器在運作的過程中是否安全有效,如果它的有效率開始降低,就需要相應的程式來維護,如替換機器或是維修風機等,這是我們的強項,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加上了自動化控制。”他對本報記者説。
本土性不言而喻
不過,在盛偉立看來,治理PM2.5,防範霧霾,是一項全方位的工程,並非通過一兩件事就能全部做完。比如,如何找到PM2.5齣現的源頭,又如何治理這些源頭,同樣要我們進行深入的研究。
“很多大城市一天內PM2.5的峰值不一定在白天,也可能出現在晚上,原因是無法執行排放標準。換個角度説,站在公司層面,我們有很多商機。比如,提供‘歐5’標準的組建,又比如,治理尾氣排放帶來的商機等。”他説,“除此之外,霍尼韋爾也可以進行空氣品質的檢測。現在,我們與上海管理公路的部門溝通過了,也大致了解現在的實際情況,因此我們也期望未來能推出一些比較符合中國國情的機器設備,幫助執法人員實現更智慧、更標準而且更有效的管理。”
“另一個商機是與石化企業在排放領域的合作。因為,除了排放,燃油也是空氣污染源之一。”
“北京、上海的排放標準都已經達到‘歐5’了,即將發展為‘歐6’,但很多其他地方還在用‘歐3’標準。幫助煉油廠達標是我們日常的工作,對我們來説也是在技術上可以輕鬆實現的事情。霍尼韋爾旗下的UOP公司就是專門向煉油、石化和天然氣加工行業提供領先解決方案的,在幫助企業進行高效生産汽油、柴油和石化産品的同時,可以更好地幫助他們從源頭直接清除和減少各類污染物質。政府的規定是到2017年,所有的車輛達到‘歐5’,即使這個時間點提前一兩年,只要廠家配合,我們也一樣可以幫助企業實現這個目標,惟一的問題是需要更多的投資。“他充滿信心。
在盛偉立看來,僅就霧霾治理這塊,中國的生意就“做不完”。他強調,這也是公司創新理念的一種延續。“霍尼韋爾在中國有1.2萬名員工,其中有2000多名研發工程師。14年前,我們的董事長高德威為霍尼韋爾的中國業務指明戰略方向:如果要在中國立足,必須成為一家本土公司,一個中國式的競爭者。由本地的員工開發本土所需求的産品,在本土生産。”盛偉立説,“現在,我們就在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