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財智 > 決策者 > 正文

字號:  

財政部張少春:不能把推廣PPP當作"甩包袱"

  • 發佈時間:2015-06-15 08:38:55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一般來説,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服務領域PPP項目,很難獲得理想的收益,需要政府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方式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援。從國際經驗看,推廣PPP模式,政府治理水準高則容易取得成功,政府治理水準低則往往難以成功。因此,推進PPP模式時,不能簡單地把思想局限在緩解債務壓力上,不能把推廣PPP當作又一次“甩包袱”。而要以此為契機,切實轉變思想觀念,把精力放到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上,把注意力轉向加強監管上——

  國家大力推廣的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正在成為穩增長、調結構的一個焦點。從國務院發文指導部署,到各地推出規模龐大的項目,再到社會資本,包括多家上市公司的廣泛參與,PPP模式不斷升溫。

  在財政部日前召開的貫徹落實PPP指導意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上,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説,各地要著重在“快”字、“實”字上做文章,推動PPP工作實現新發展、新突破。

  PPP模式,正在掀起我國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供給的一場新變革。

  立法準備工作正在開展

  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在我國並不是全新的事物,上世紀80年代以來,各地已有不同形式的實踐。但從政策層面提出PPP概念,是近幾年來的事情,明確大力推廣的時間則更短,如何規範、有序推進成為關鍵問題。

  自2013年底以來,按照“法律規範+政策指導+實施細則”的制度框架,財政部著力構建PPP制度規範體系,出臺PPP工作通知、操作指南、合同指南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指引,進一步完善預算管理、政府採購等配套管理辦法,印發在市政公用、水污染防治、收費公路和公共租賃住房領域推廣PPP模式的實施意見。而且,據悉財政部正在積極開展PPP立法準備工作。

  “我國PPP模式的突出特點,就是注重頂層設計和建章立制,然後再進行操作層面的推進。”財政部財政科研所副所長白景明向記者表示。

  PPP模式制度建設最引人注目的舉措,就是國務院辦公廳今年5月底轉發了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人民銀行聯合製定的《關於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這是我國PPP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標誌著我國PPP發展進入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的新階段。”張少春説。

  “除了國辦文件對PPP模式進行的全局規劃和頂層設計,財政部還從基本概念與基礎制度、預算管理與風險控制、重點行業指導等3方面構建了比較完備的制度體系。”白景明説。

  各地項目加速落地簽約

  在項目落實方面,2014年底,財政部確定了污水處理、供水等領域30個示範項目,總投資約1800億元。今年5月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公開發佈PPP推介項目,首批發佈的項目共計1043個,總投資1.97萬億元,範圍涵蓋水利設施、市政設施、資源環境等多個領域。各省市也密集推出一大批PPP項目。

  “PPP項目的投資金額動輒幾億、十幾億乃至上百億元,有一個談判磋商、招商引資的過程,短期內大量簽約並不現實。從目前各地情況看,進展還是比較順利的。”白景明説。

  記者了解到,各省市不少PPP項目已經簽約,有的正在推進。比如,截至目前,江蘇省列入省以上試點示範的19個項目中,有4個項目已根據合作協議進入建設階段,有6個項目已進入公開招選合作方階段,其他9個項目已制訂方案,爭取試點項目年內全部落地。

  據安徽省財政廳介紹,該省的全國示範項目進展順利,目前已有兩個項目順利簽約,其中池州市主城區污水處理及市政排水設施PPP項目,已于2014年12月29日正式簽約,成為全國30個示範項目中第一個簽約項目。該省公開向社會發佈的項目中,已有11個項目順利簽約。安慶北外環路PPP項目于5月6日簽約,成為國內運用PPP模式建設純公益性項目的“破題之作”。

  《指導意見》提出,著力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積極引進社會資本參與地方融資平臺公司存量項目改造,爭取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減少地方政府性債務。記者注意到,目前推出的PPP項目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存量項目。比如,在財政部確定的30個示範項目中,存量項目22個;江蘇省266個入庫項目中,存量項目120個。

  探索全新管理理念

  對於推廣PPP模式的意義,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2013年底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説,推廣運用PPP不僅是一次微觀層面的“操作方式升級”,更是一次宏觀層面的“體制機制變革”。

  作為一種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的提供方式,PPP不是簡單的融資手段,而是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包含了政府和社會資本的相互合作、利益共用、風險分擔等,將政府在戰略制定方面的優勢,與社會資本在管理效率、技術創新方面的優勢結合起來,提高公共服務品質和效率。

  “在運用PPP模式時,我們不能再簡單地把思想局限在緩解債務壓力上,不能把推廣PPP當作又一次‘甩包袱’。而要以此為契機,切實轉變思想觀念,把精力放到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上,把注意力轉向加強監管上。”張少春在上述全國電視電話會議上説。

  “從國際經驗看,在推廣PPP模式的國家中,政府治理水準高的國家容易取得成功,政府治理水準低的國家則往往難以成功。因此,各地推行PPP模式,對地方政府治理水準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院長喬寶雲認為,實施PPP模式,地方政府應該承擔財政支出責任,這就需要提高債務管理、預算管理的水準。

  “此外,PPP模式的推廣也應該以合理的速度發展,對總體規模要有控制,要與地方政府的治理水準相適應,預防債務增加過多。”喬寶雲説。

  PPP項目投資週期長、投資額大,對項目的規模和風險控制十分重要。為此,財政部出臺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財政承受能力論證指引》,明確提出,每一年度全部PPP項目需要從預算中安排的支出責任,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應當不超過10%。

  一般來説,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服務領域PPP項目,很難獲得理想的收益,需要政府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方式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援。“政府應該把PPP項目納入中期財政規劃,並從整體上做好PPP項目的設計,提高PPP項目的吸引力,使社會資本能夠通過參與項目獲取一定收益。比如,對於純公益性的市內道路,可以通過廣告牌、停車場等的運營,使社會資本得到收益。”白景明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