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財智 > 決策者 > 正文

字號:  

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公開批評P2P:是個貌合神離平臺

  • 發佈時間:2015-07-20 15:38:03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鈕文新  責任編輯:張少雷

  從國企改革到房地産市場控制,再到地票制度,被媒體譽為“金融市長”的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可謂有魄力。最近,黃奇帆在重慶公開批評P2P網際網路金融,而且明確表態,重慶將嚴控P2P。

  在黃奇帆看來,中國P2P實際是個“貌合神離”平臺。就像開一個賭場,賭民之間在賭,賭場只是提供牌和桌子。P2P公司通過其網路平臺,讓想借錢的人與並不認識但願意借錢的人溝通。

  那為什麼在中國一兩年之間就出現1000多家P2P公司?它們是什麼性質的?黃奇帆認為:P2P實際是“偏離了金融基本原則和規律”的情況下,在做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差不多的借貸業務。誰在監管?誰能監管?怎麼監管?黃奇帆明確指出:讓它像蝗蟲一樣增長是對老百姓極度地不負責,所以重慶嚴格控制。

  全社會普遍使用信用,社會公眾通過信用卡向銀行透支消費屬於常規行為,正因如此,違約者數量變成了一個足夠大的市場。實際上,P2P平臺正是生長在信用卡違約者當中,有一些人不是惡意違約,而是生活中遇到了不測的問題,具有很好的還款能力,但暫時出現“流動性枯竭”。P2P平臺披露這一需求之後,另一撥有錢的人就可以幫助“暫時流動性枯竭”的人歸還信用卡欠款。因為銀行信用卡對違約者罰息甚高,所以P2P平臺上放款人的利率訴求低於銀行罰息,借款人就願意接受。

  在英美國家,社會個人徵信體系不僅健全而且透明,所有人都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和工具查詢違約者的資信狀況。有件真事兒説明美國社會的個人信用制度何等完善。筆者一位朋友的孩子回國工作,離開美國的時候被機場拒絕出境,一問才知道,原來這個孩子在美國的某張信用卡上尚有20美元未還,必須還清才准予放行。

  中國現在存在的所謂P2P平臺,絕大多數都是P2B平臺,是個人對企業的借貸平臺,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在國人的概念中,企業信用好于個人,所以更容易撮合,而且企業借款規模大一點,平臺抽頭也能多賺點錢。更有甚者,黃奇帆指出,現在P2P公司不過是向千千萬萬網民集資,然後自己找了幾個公司把錢借出去,這就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借貸業務差不多。但金融機構有壞賬準備金和存款準備金,P2P公司有這些概念嗎?把錢借出去,順風順水時大家都發財,一倒楣出問題就可能引發破産,對借貸雙方都成問題。如果有人心存歹意卷錢而走,那就變成“跑路公司”的問題了。

  縱觀人類金融發展,所謂金融創新都必須圍繞著“提高金融效率、降低融資成本”展開,而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路徑一定是以加大透明度為前提的。但現在看,在中國,網際網路本身基本無法解決透明度問題。所謂的P2P網貸公司其實是地方金融風險的一個重要發源地。

  據了解,去年年底,重慶市已經暫停擔保公司、小貸公司、P2P等一類網貸公司的註冊登記,黃奇帆要求工商局,凡涉及金融業務的公司一律按照老規矩“先證後照”的方式審批,而絕不能“先照後證”。筆者看來,這是阻止“金融亂搞”,是在專業自信的基礎上,堅定地捍衛地方乃至國家金融安全的科學舉措。

  (作者係CCTV證券資訊頻道總編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