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財智 > 創業者 > 正文

字號:  

沈軍偉:從街頭小販到高大上的“網際網路+生鮮”

  • 發佈時間:2015-06-02 07:56: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王燁捷  責任編輯:王斌

  5月的上海,陰雨連綿。幾顆大雨滴落下,個頭一米八幾的沈軍偉利索地鑽進自己的座駕——一輛國産單門微型電動汽車裏頭。他是上海廚易配菜有限公司的董事長,2009年至今,他少説也砸了5000萬元在“廚易時代”這個賣菜網站上,但卻沒舍得給自己買一輛豪車,也沒心思在上海置辦一套像樣的房産。

  他租住在離公司很近的一間民宅裏,每個雙休日,都會去辦公室幹些活兒。公司同事這樣形容老闆——6年前一個猛子扎進“網際網路+生鮮”的深水區,今年才剛剛浮出水面。

  浮出水面的,是全上海20個社區的“廚易站”。每一個“廚易站”都是一個小小的終端,左側是冰箱保存的生鮮蔬菜,右側是網訂提貨格子,中間是自助操作平臺。你可以直接付款從冰箱裏取走想要的菜品,也可以在網站上訂購蔬菜,12點之前的訂單,當天下午5點後就可以從“廚易站”提貨。

  這個“廚易站”是沈軍偉聘請團隊研發的,在他眼中,這是自己手上的一張王牌,是區別於其他生鮮電商的最大特色——有智慧化的無人落地售賣機,每台造價10余萬元,完全自主研發。

  站在“網際網路+”的風口上,對自己“摳門”的沈軍偉身上透出一股難得的踏實氣——“廚易時代”創辦至今,他沒有拿過風投一分錢;他也從未在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的情況下“砸錢”搶地盤,僅這個“廚易站”他就花了兩三年時間去研發。

  街頭小販也有春天

  14歲初一輟學至今,沈軍偉幾乎沒給別人打過工,他發現自己擅長並且喜歡做“小販”。

  1982年的秋季學期末,浙江省寧波市慈溪縣安東鎮中學的校長、班主任們齊聚在海邊漁村一棟破舊的土房子裏。學校的一個初一新生竟然要輟學,學生家長竟也表示“不反對”。

  這在當時,成為鎮上的一樁新鮮事兒,老師們料定,孩子不上學是肯定沒有出路的。年輕的主人公名叫沈軍偉,這個學習成績還算不錯的男孩,無心向學——每次上課,他都心猿意馬,望著窗外的遠方,想著怎麼才能掙錢。

  沈家的情況有些糟糕。夫婦兩人要贍養3個老人,撫養4個子女。最早的時候靠捕魚,但海裏的魚漸漸沒了;後來改曬海鹽,但很快鹽也曬不出了;想做農民,卻因土地高度鹽鹼化,無法耕作。

  大兒子沈軍偉,決定輟學掙錢。第一份工作,就是做生意,後來他把這份工作一直做到了今天。

  他把海邊産的鹽、鹹菜和魚蝦賣到山裏,又把山裏産的化肥、豆腐乳和瓜果賣到海邊。每次推車出門,絕不空車而返。

  3年後,懷揣著做生意的野心,他到上海見世面。在那裏,他第一次見到麵包店、咖啡店,第一次看到馬路上飛奔的銀色桑塔納轎車。那輛車,當時售價二三十萬元,沈軍偉想,“我將來一定會有一輛這樣的車。”

  許願那年,沈軍偉17歲,彼時的他,已經從一個泥水匠學徒工坐到了包工頭的位子上。他承包的第一筆生意,是幫人粉刷100多個房間。“拿到預付款時,興奮得睡不著覺。”他帶著另外兩個師兄一起,10多天就完工了,凈賺近千元。

  但不到一年,他就倦了。包工頭檔次不高,活計時斷時續,掙的錢也不算太多。想掙更多的錢,還得做生意。

  那時,誰也沒把這個年輕人當回事——他從慈溪批發市場買來服裝,拿去紹興售賣,靠擺地攤掙錢。人們不會想到,就是這個沒啥出息、愛當小販的男孩,後來能開服裝廠、建材廠,最後又回到原點——賣菜、賣生鮮,還賣出了個“網際網路+生鮮”的新商業模式。

  最快的車去哪?好,就去蘭州

  沈軍偉的第一桶金,來自甘肅蘭州。但選擇蘭州,純屬巧合。

  那時,做服裝買賣的他盤下了一大批存貨。慈溪服裝廠倒閉了,剩下一批存貨要銷售,號稱價值七八萬元。不到20歲的沈軍偉看到了商機——把慈溪服裝廠的存貨再倒賣出去,能掙錢。

  他騎著自行車,一路跟著張貼清貨廣告的人,跟一路,撕一路。一個月後,兜裏揣著兩萬元的他“承諾借款”,去這家國營大廠子“砍價”。這是一個頗為大膽的決定,在那時,七八萬元的貨物無論對誰而言,都是一筆“大單”。沈軍偉的錢全是借的,“東一千、西五百”地借。

  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他“砍價”成功,準備收貨。但問題是,這麼大一堆服裝往哪兒放?往哪兒賣?

  “最快的一班車是發往哪的?”沈軍偉問鐵路業務員。對方告訴他,甘肅蘭州。“好,就發到蘭州去。”這個完全不知道蘭州在哪的黃毛小子當時連想都沒想,就決定去蘭州賣衣服。

  他至今仍記得,自己當時填下的郵寄地址是“蘭州飯店”,但實際上,他從沒聽説過這家飯店,“一般省會城市都有那麼一家飯店吧?”他想。

  蘭州一去,就是5年。這5年,沈軍偉在蘭州的批發市場開了一間服裝批發門店,取名“淩雲批發部”。廣州往返蘭州的飛機上,他成了空姐們熟識的常客——每週往返一到兩次,每次都穿著舊汗衫、拖著行李車、扛著蛇皮袋。

  誰也想不到,這個大膽的小夥子,在1988年到1993年的5年間,能掙到數十萬元。他後來開了服裝廠、塑膠波型瓦廠、烤漆廠,在房地産建材大發展時代,掙得盆滿缽滿。

  2009年,這個衣食無憂的“土老闆”想到轉型。用政府已經不鼓勵投資再建的烤漆廠利潤,貼補人人都喜歡卻始終沒有穩定盈利模式的新興網際網路項目——“廚易時代”。

  踏實轉型,不靠“風”

  最開始,幾乎沒人認同他的做法。生鮮蔬菜對物流、保鮮、質控要求極高,是“網際網路”行業最不適合“+”的一個傳統行業——有哪個大媽會去網上買菜?哪個阿姨會“拋棄”菜市場?

  更多的人誠懇地勸沈軍偉:“有錢不如去搞房地産,圈地掙錢;不如做投資人,投幾家公司,坐等上市。”但這個販過各種東西的生意人,卻在“廚易時代”這個産品上認了死理,“最早就是想把浙江的海鮮賣到全國,跟小時候賣小魚、小蝦一個道理”。

  他重新找回了“草根創業”的“任性感”——從浙江500平方米的大別墅,搬進上海偏遠地段的小房子;在上海待了5年,砸錢數千萬元,卻捨不得給自己買一套房;過去生活愜意,但每隔兩三個月就生病要去醫院挂水一次,現在天天上班,反而身強體健。

  “創業,不任性不行。成功了,你是創新者;不成功,你就是腦子有毛病。”沈軍偉最“任性”的地方,在於他做廚易時代6年,沒有接受過一筆外來投資,“很多人來談,但沒找到認同我商業模式、價值的人,我不放手”。

  很多投資人,甚至不能區分“廚易時代”和郊區農園有機蔬菜、網上生鮮配送的本質區別,就想投錢。投資人喜歡抓住亮點,馬上擴張,但在生鮮行當,沈軍偉説,不是傻傻地砸錢、佔地盤那麼簡單。

  僅“廚易站”這臺智慧機器的研發,就不是投資人們“等得起”的東西。這臺已經進駐社區的機器,花了兩三年時間研發、製造,“如果不是自己的錢,投資人肯定不願給你這樣耗”。

  此外,質控、物流、配送,包括最後一公里送貨不打通,生鮮“鏈條”都做不起來。在上海,未來3年,“廚易時代”準備開工1000輛純電動小型廂式配送貨車,除高架橋外,這些車得到允許可以在任何時間進入上海市中心城區送貨。

  “説是站在‘網際網路+’的風口上,豬都能飛。但你知道嗎,10頭飛起來的豬裏面,9頭都會從高處掉下來摔死。”站在“網際網路+”的風口上,初中沒畢業的沈軍偉就像是一塊石頭,固執己見,卻也淳樸可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