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開局需關注的四個問題
- 發佈時間:2016-03-29 13:01:09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吳起龍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俗話説,萬事開頭難。確保“十三五”發展開好局、起好步,應當關注並著力解決以下4個問題。
一是防止舊模式的慣性干擾開局的利好因素。今年,各地各部門都強調要貫徹中央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新發展理念,為“十三五”發展開好局、起好步。隨著“十三五”規劃《綱要》的貫徹落實,我國的發展潛力將進一步釋放,各地的發展空間將進一步擴大。例如,發揮“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引領作用,實施工業強基工程,鼓勵産業邁向中高端和發展新業態,都會帶來産業佈局、投資拉動和項目落地等新機遇。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舊的發展理念、思維定勢和行為方式並未徹底改變,一些地方仍存在不適應改革新形勢、跟不上改革步伐的情況。在簡政放權方面,中央和地方、部門和部門之間改革步調不協調、不對接的矛盾時有發生,政府、市場、企業和社會組織之間的關係仍待理順。在經濟下行壓力之下,投資過熱的問題不易發生,但是地方上重速度輕品質、重發展輕改革的舊模式的慣性仍然存在,需要下氣力扭轉。
二是兼顧好短期調控目標和中長期發展目標。最近幾年,我國經濟增長、價格穩定、就業增加和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的四大年度目標完成得不錯。積極的變化是經濟增速雖然放緩,但價格水準明顯低於預期,新增就業高出預期目標30%—40%,國際收支雙順差的失衡狀況也大大緩解。今後5年,這四大年度目標應不難實現:只要經濟增速保持年均6.5%以上,即可完成到2020年GDP和城鄉居民收入翻番的宏偉目標;由於服務業十分活躍, 上游漲價壓力小,高就業和低物價的良好態勢可望保持;人民幣匯率更加靈活,內外需關係趨向協調,國際收支也可望保持基本平衡。因此,在兼顧好短期調控目標的同時,當前更應關注中長期發展目標,特別是體現經濟發展品質、協調性、可持續性和發展成果共用等要求的指標,比如投資效率和企業效率提高的程度,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對經濟增長和就業的貢獻,居民消費率和城鎮戶籍人口上升的比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城鄉收入差距縮小的趨勢,資源環境約束性指標的完成進度等。這些目標容易受到短期經濟波動的干擾,只有在年度經濟工作中常抓不懈,才能在5年後交出滿意答卷。
三是協調好需求管理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係。當前,我國經濟仍存在下行壓力,同時世界經濟形勢並不樂觀,年度宏觀調控仍需運用好需求管理政策,密切跟蹤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相機抉擇,鬆緊適度,發揮好投資的關鍵作用、消費的基礎作用和出口的支撐作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十分要緊,這一改革重在激發企業活力,創造新市場和新供給,增強供給適應性。但要看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作用通常在中長期顯現,並不能替代需求管理。因而,既不能只強調供給而忽視需求,也不能只強調需求而忽視供給,必須協調好需求管理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係,並通過結構性新政策(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來抑制舊需求、釋放新需求,穩定並提高消費貢獻,培育需求面的新動力。
四是增強創新動力,防範創新風險。當前,我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促進産業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但是,産權界定不清,創新收益分配不合理,研發脫離市場和製造業轉型升級需求,綜合成本上升、製造業利潤過薄等,使企業缺乏主動創新或採用創新成果的動力。而産能過剩、庫存過多又使有意創新的企業和機構找不到技術成果的轉化市場。因此,應著重保護創新企業和創新者的財産權,讓他們更多地分享創新收益。加強市場導向的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讓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更加符合實體經濟發展和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完善創新風險的防範化解機制,尤其對年輕人創業、小微企業創新面臨的風險以及新一代行動通訊技術和網際網路金融帶來的新型風險,更需要加強風險提示和防範。(作者為中國市場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