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沈建光:納入SDR後人民幣將大幅貶值係誤讀

  • 發佈時間:2015-12-04 07:1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1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佈人民幣正式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且權重佔比超過日元和英鎊,位於美元、歐元之後,成為SDR籃子第三大貨幣。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撰文指出,人民幣成功加入SDR,對於國內金融改革以及全球貨幣體系調整都是里程碑事件,意義重大。而市場上有關人民幣納入SDR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入籃”後人民幣將大幅貶值等均為認識“誤區”,亟待正本清源。

  誤區一:人民幣“入籃”只具有象徵意義,實際意義非常有限。

  不少觀點認為,SDR只是IMF記帳單位,由於其不能直接用於國際貿易支付和結算,人民幣入籃只具有象徵意義,實際意義非常有限。但在筆者看來,上述判斷,輕視了人民幣加入SDR對國內金融改革以及全球金融市場改變的里程碑意義。

  人民銀行金融危機以來對人民幣國際化積極推進,並輔之以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資本項目開放、離岸人民幣市場建設等多項改革。考慮到當前歐洲日本經濟低迷,美國經濟一枝獨秀,美元仍保持一家獨霸,此時人民幣加入SDR籃子,對外有利於改進全球國際貨幣體系,維持全球金融穩定,對內有利於提升中國金融話語權,維護儲備資産安全,以及配合“一帶一路”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促進人民幣雙向應用,這些重要意義不應被忽視。

  誤區二:人民幣加入SDR提前透支了改革預期,日後改革步伐放慢。

  此次人民幣加入SDR籃子是對以往金融改革成果的肯定,但並不意味著未來改革之路會有所停滯。實際上,人民幣開啟國際儲備體系之路更加需要加速改革,如金融改革方面,進一步完善貨幣政策框架,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大力發展人民幣相關金融工具以擴大人民幣適用範圍。與此同時,國內相關配套改革也必不可少,如國企改革,簡政放權,法制建設等等,畢竟唯有加速改革才能更好的適應更加開放的市場,避免金融風險。

  誤區三:人民幣入籃權重僅佔一成,比重低於預期。

  根據IMF公佈的新公式,SDR籃子中各貨幣的權重分別是:美元41.73%,歐元30.93%,人民幣10.92%,日元8.33%,英鎊8.09%。不少觀點認為,人民幣僅為十分之一,比重低於早前四分之一的預期。

  人民幣首次納入,便超越日元與英鎊,位列第三,已經表達了IMF對於人民幣五年來廣泛使用的肯定。當然,考慮到未來仍有進一步調整的空間,預計五年後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持續深入,人民幣佔比進一步達到14%-15%左右的水準並非難事。但筆者認為這一比重十分合理,對人民幣而言已經是重大利好,不應有過度負面解讀。

  誤區四:人民幣入籃之後,人民幣會出現大幅貶值。

  一直以來,有觀點認為人民幣一旦加入了SDR,人民幣貶值預期便會再次得到釋放,人民幣將會貶值3%以上,筆者不贊同這種觀點。

  人民幣加入SDR是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開端,一些制度性的安排,如資本項目開放、匯率與利率市場化改革,人民幣雙向流動安排等,會提高未來人民幣的國際地位。而一旦人民幣大幅貶值,不僅在全球經濟低迷之時對出口無益,更容易引發羊群效應,導致最終貶值超出預期,引發大量資金外流,重創全球對中國經濟,中國央行必定不會允許上述情況發生。

  展望明年,人民幣走勢還需考慮美國貨幣政策與美元走勢。在筆者看來,如今美元走強,美元指數在100左右已經體現了加息預期。從基本面來看,美國短期內經濟向好,但主要靠地産、金融推動,頁巖氣等能源行業投資,出口行業以及製造業都無法承受過強美元,因此筆者預計100是美元的階段性頂部,明年加息不會步子很大,美元小幅升值之下,預計人民幣對美元小幅走弱,對其他貨幣所有貨幣保持穩定是大概率事件。

  誤區五:利好出盡,中國面臨大規模資本外流風險。

  在筆者看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確實會導致人民幣雙向波動加劇,這也就意味著,在日後金融市場繼續開放的同時,防範風險至關重要,切不可大意。

  展望未來,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提升,筆者預計各國央行會率先增加人民幣資産儲備,考慮到目前人民幣在官方外匯資産佔比中已達1.1%,如果未來5-10年,這一比例提升至4%-5%,則將帶動各國央行增加4000-5000億美元需求。而伴隨著資本項目開放與人民幣金融衍生品增加,海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動機也將提升,雙向流動渠道拓寬對於穩定資本流出是個利好。(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授權發佈,中國經濟網記者馬常艷整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