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9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遲福林:“十三五”要啃下結構性改革“硬骨頭”

  • 發佈時間:2015-10-29 09:0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編者按: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核心議題是審議“十三五”規劃建議稿,未來五年中國發展的航標由此劃定。在兌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諾言的最後5年時間,需要更多關注哪些經濟社會指標?邁向更高發展階段需要哪些保障?針對這些問題,中國經濟網記者專訪了“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

  遲福林表示,“十三五”期間要儘快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實現這一轉型,既可以在結構升級的基礎上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又能夠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國家創造有利條件;如果錯失2020“中期”這個重要歷史機遇期,繼續堅持工業主導、投資主導,將失去經濟轉型與改革的主動權,給中長期的發展埋下重大隱患。

  遲福林指出,破解從工業主導走向服務業主導的結構性矛盾,需要以更大的魄力啃下結構性改革這塊“硬骨頭”。未來五年,要儘快啟動消費稅改革,並明確作為地方主體稅種;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支援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服務的社區銀行、網際網路金融機構等民間金融創新發展、規範發展;逐步消除服務業與工業要素價格差異;加快教育第二次改革等。

  中國經濟網:作為“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你最關注“十三五”哪些方面?

  遲福林:“十三五”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正處在走向服務業大國的歷史節點。把握增長、轉型與改革的主動權,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關鍵是儘快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建議“十三五”把我國生産性服務業比重從15%提高到30%~40%。“十三五”基本實現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的轉型,意味著我國經濟的全面轉型升級,不僅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重大任務,而且也是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的現實出路。

  把握好“十三五”經濟轉型升級的歷史性機遇,需要客觀認識和分析“三大關係”:一是短期和中期的關係,2020年是我國轉型發展的一個坎;二是速度與結構的關係。穩增長依賴於轉方式、調結構的突破;三是政策與體制的關係。轉方式、調結構難以破題的背後是體制因素。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某些政策“刺激”是現實的,問題在於,破解從工業主導走向服務業主導的結構性矛盾,需要以更大的魄力啃下結構性改革這塊“硬骨頭”。

  中國經濟網:你認為“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是多少?

  遲福林:討論“十三五”經濟增速需要考慮經濟轉型的趨勢和動力。“十三五”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最重要的節點,轉型升級有三大趨勢——從生産型製造走向服務型製造的轉型升級,從規模城鎮化走向人口城鎮化的轉型升級,從物質型消費走向服務型消費的轉型升級大趨勢。在轉型升級背景下要形成經濟增長的新結構、新動力,這個結構就是以服務業為主體的産業結構,以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以服務貿易為重點對外開放的格局,而最重要的動力是以服務業市場開放為重點的改革。

  在此基礎上,中國未來5-10年保持6%-7%的經濟增速是有條件、有可能的。當然要把這個潛力變為現實,核心問題是適應轉型趨勢,加快改革,尤其結構性改革。

  中國經濟網:你提到的“十三五”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能不能給我們具體描述下?

  遲福林:首先,到2020年服務業佔比達到55%以上。未來幾年,加快投資轉型,擴大服務消費需求供給能力,服務業年均提高1.5個百分點左右是有可能的。2015年服務業佔比將超過50%,服務業就業佔比達到40%~45%,初步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格局。“十三五”服務業佔比年均提高1~1.2個百分點,到2020年達到55%以上,服務業就業佔比達到50%,基本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格局。

  其次,生産性服務業佔GDP的比重明顯提高。“十三五”在“網際網路+”的推動下,生産性服務業佔比力爭實現倍增。

  還有,服務業保持兩位數增長。2001-2013年,扣除價格因素後中國服務業年均實際增長10.6%。應當説,自2001年第二産業中工業佔GDP的比重首次被服務業佔比超過後,除2003年、2004年、2010年和2011年這4年外,13年間有9個年份服務業增速高於工業增速。初步測算,如果“十三五”要使服務業佔比達到55%以上,就需要服務業增長年均在10%左右。為此,應把服務業實現年均兩位數的增長作為“十三五”重要的政策目標。

  此外,服務業規模實現再倍增。2008-2014年,在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深刻複雜變化的背景下,中國服務業增加值從13.1萬億元提高到30.7萬億元,擴大了2.3倍,實現了規模上的倍增。如果“十三五”繼續保持這個速度,甚至略低1個百分點,即年均增長速度為8%~9%,中國服務業規模有望從2013年的26.2萬億元擴大到2020年的47.3~51.1萬億元,與再倍增(52.4萬億元)的距離已經很小。如果促進服務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改革力度更大一點,使服務業的增速再快一些,實現服務業再倍增不是沒有可能。

  從工業轉型升級、城鎮化轉型升級、消費結構轉型升級的大趨勢看,2020年中國基本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的客觀基礎正在形成。“十三五”如果能夠順勢而為,實現這一轉型,既可以在結構升級的基礎上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又能夠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國家創造有利條件;如果錯失2020“中期”這個重要歷史機遇期,繼續堅持工業主導、投資主導,不僅會失去經濟轉型與改革的主動權,還會助長日益嚴峻的投資消費失衡和全面的産能過剩,加劇經濟領域的矛盾和風險,並給中長期的發展埋下重大隱患。對此,我們應當有客觀、清醒的估計。

  中國經濟網:“十三五”房地産是否還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遲福林:“十三五”中國房地産將處在一個轉型的重要時間節點——能否從規模房地産向服務型房地産轉型。未來房地産不僅要提供房子,還要提供好的服務。以健康服務為重點,把物業管理提上來,房地産的品質將會大大提升。現在人們追求健康,通過“網際網路+”把健康網路建起來,把健康服務作為物業管理的一個特點,形成服務型房地産,將大大提升房地産的價值鏈,使房地産在轉型升級中進入一個穩步發展新階段,現在房地産的許多矛盾和問題也將化解。

  中國經濟網:“十三五”期間中國城鎮化的潛力還有多少?

  遲福林:“十三五”中國城鎮化也是一個轉型趨勢——從規模城鎮化向人口城鎮化轉型。從規模上看,2014年我國城鎮化率只有54.77%,估計未來幾年仍會以年均1~1.2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到2020年達到60%以上沒有大問題的。目前的問題在於人口城鎮化率太低,2012年世界人口城鎮化率已達到52%左右,2013年我國人口城鎮化率僅為36%,還有相當大的空間。只要戶籍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務制度加快,人口城鎮化率每年增加2個百分點,到“十三五”結束時,人口城鎮化可能會達到50%或略高於50%。人口城鎮化規模達到50%以上將帶來巨大的潛力,可以説以人口城鎮化為重點的新型城鎮化是中國未來5-10年發展的最大紅利。

  中國經濟網:如何才能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

  遲福林:“十三五”適應經濟轉型升級大趨勢,加快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著力推進創新驅動,關鍵在於全面深化改革,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和利益協調機制,全面激發市場的活力、社會的活力、政府的活力,進一步形成推動轉型創新的合力和動力。

  首先,加快推進服務業的市場開放。中國服務業發展不缺市場需求、不缺資金,關鍵在於市場開放,重點在於激活社會資本。這就需要確立服務業市場開放的新思路,加快推進教育、醫療、健康、養老等服務業對社會資本的市場全面開放。

  其次,以“一帶一路”為總抓手加快服務貿易強國進程。抓住“一帶一路”機遇,“十三五”從服務貿易大國走向服務貿易強國,重在加快服務貿易開放。

  同時,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重大突破。儘快啟動消費稅改革,並明確作為地方主體稅種。爭取更大力度“放水養魚”,激發社會資本創新創業活力;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支援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服務的社區銀行、網際網路金融機構等民間金融創新發展、規範發展;逐步消除服務業與工業要素價格差異。在用地、用水、用電、用氣等方面推進與工業同等價格;加快教育第二次改革。教育做大總量的特點比較突出,與經濟轉型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比較突出。這就需要儘快全面超越以做大總量為特徵的教育發展模式,加快推進以優化結構、提升品質為基本目標的第二次教育改革,推動教育結構與經濟發展需求和消費需求相適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