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林毅夫:未來中國有四大投資機會

  • 發佈時間:2015-10-15 09:18:51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中國經濟這一輪下滑有明顯的週期性因素。中國經濟一直出口占比很大,尤其是發達國家是我們主要的出口市場,而自2008年以來,發達國家普遍沒有走出危機。更重要的是,導致危機的很多體制問題並沒有因為危機而進行改革,西方發達國家什麼時候能重回健康良性的增長,很難預期,比較悲觀。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出口在今年相當長一段時間都將難以發揮作用。

  三駕馬車中的消費增長很好,但我不建議政府通過刺激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因為刺激出來的消費如果不是建立在勞動生産率提高,進而收入提高的基礎上,就終將難以持續。人們超過收入水準的高消費一旦成為習慣,就必然去貸款,這無疑加大金融危機的風險。

  現在有聲音説,中國過去的投資拉動型的經濟增長不可持續,應該變成消費拉動型的增長。我認為消費非常重要,但消費是經濟增長的目標,不能作為未來長期經濟增長的拉動力。

  消費增長的潛力,是勞動生産率水準不斷提高。勞動生産率水準怎樣才能不斷提高?應是技術不斷創新,産業不斷升級,提高每個勞動力的産出水準和附加價值水準。但不管是企業成本的技術創新産業升級,還是社會成本的基礎設施完善,都需要投資。未來,中國有沒有好的投資機會?

  首先,産業升級。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固然有很多過剩産能的産業,但産業升級的空間還非常大。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産業基本上在中低端,可以往中高端升級,升級會有很高的經濟回報,也有很高的收益。

  第二,基礎設施。過去,高速公路、高速鐵路、飛機場等方面的投資非常多,但主要是連接城市與城市的城際交通基礎設施,城市內部的基礎設施還相當短缺,比如地鐵、地下管網等基礎設施還不完善,這部分的投資也有很高的經濟和社會回報。

  第三,環境改善。經濟高速增長付出的代價,是環境污染非常嚴重。要改善環境,應在現有的生産基礎上改進技術,採用節能環保的新技術,這方面投資的社會和經濟回報會非常高。

  第四,城鎮化。現在中國城鎮化率是54%,一個發達國家城市化的比重一般超過80%甚至90%。中國要向高收入國家邁進,還要不斷地城鎮化,人口進入到城鎮,需要住房、交通基礎設施等一系列公共服務,這方面的投資也會有很高的社會和經濟回報。

  應對當前經濟挑戰,應堅持選擇三駕馬車中的投資,堅決反對粗放投資、盲目投資。中國不僅需要投資,更需要有效的投資。

  中國當前仍然具備投資的有利條件包括:財政赤字不高,居民和企業儲蓄率高,外匯儲備也充足。尤其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每人平均GDP還有很大差距,這也意味著産業投資的空間還有。

  在投資方式上,投資並非以政府為主體,而是以企業家為主體。企業根據比較優勢,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産品與服務的升級換代,這是最大的投資。而在政府方面,主要投資于外部交易成本的下降,比如交通、通訊。

  如果投資得當,企業家和政府都能把手裏的牌打好,中國經濟到2020年實現每人平均收入12615美元,進入高收入國家依然是有可能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