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垣:“一帶一路”凸顯新視角新戰略新格局
- 發佈時間:2015-05-25 09:31:53 來源:中國民航報 責任編輯:王斌
“絲綢之路”——説古老也年輕。古代的“絲綢之路”始於西漢,興于唐代,歷經2000多年。如今,它再度成為高頻詞彙,但明顯具有了新的意義。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其含義呢?
近日,受北京市政協邀請,國家智庫專家兼國家創推委創新總監/區域規劃委員會主任胡正垣博士為港澳臺僑政協委員所作的“一帶一路”主題講座,為公眾提供了一個深入而又全新的視角。在演講中,胡正垣博士結合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統籌國內外兩個大局,對新常態下的“一帶一路”的戰略格局進行了深刻剖析。
和平與發展是不變的歷史主題
説起“絲綢之路”,無人不知。2000多年前,陸上絲綢之路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陸上通道。由其衍生的海上絲綢之路亦連接東南亞,通南亞,到阿拉伯,至東非,覆蓋歐亞非三洲之地。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商旅驛客,無不在這條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跡。
在古代,這條聞名遐邇的絲綢之路不僅是“絲綢”往來的商貿之路,也是中國與西方國家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歷經幾千年風風雨雨,世界發生了重大變化,但今昔兩條“絲綢之路”始終有一個最顯著的共性——傳承和平與發展,這是中華民族永恒的情懷,也是人類共同的夢想。
從“雄雞”到“和平鴿”的國土新奇觀
眾所週知,我國的版圖如同一隻雄雞屹立在世界東方。胡正垣博士指出,當前,我們在“一帶一路”的全球思維模式下,需要建立一種全新的視角,它將讓這片神奇的國土呈現一種新的視覺奇觀。
我國未來的發展趨勢將是沿著“一帶一路”的方向一直向西,以新疆為首,東北為“路翅”,南海為“海翅”,台灣及附近島嶼為尾部,呈現在我們面前的祖國如同展翅飛翔的“和平鴿”。這種“由雞變鴿”的視覺形象轉變,其背後是思維模式與發展戰略的重大調整。“一帶一路”就是“和平鴿”翱翔的空間,“和平鴿”是“和合”精神與希望的象徵,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它既是“一帶一路”的追求目標,也是世界未來發展的方向。
強源固本的泵站-—“黃河幾字灣”
“一帶一路”必須依託我國西北地區的社會經濟建設,要強源固本。胡正垣博士在講座中特地強調了“黃河幾字灣”在“一帶一路”中的重要性。
“黃河幾字灣”由黃河流經的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5省區接壤地的21個市盟組成。這片區域不僅是我國同蒙古、俄羅斯、東北亞地區以及中亞和阿拉伯國家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也是西煤東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的重要基地。如果這片“富礦”能夠儘快形成一個完整的城市集群,在這片區域內現有的10個國家戰略區的基礎上,制定國家的整體規劃,進而驅動“一帶一路”的發展,“黃河幾字灣”所起到的泵站作用就會更加明顯。
做好“六個協同”
胡正垣博士表示,“一帶一路”的關鍵抓手是要把握好六個協同,即遠近協同(利益共同體與命運共同體)、新舊協同(新舊“絲綢之路”)、東西協同(國內的東西部和國外的東西方)、陸海協同(“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內外協同(驅動國內外合作的雙引擎)、軟硬協同(中華軟實力的建設與硬實力)。
此外,胡正垣博士還表示,“一帶一路”的提出,亞投行的設置,絲路基金的開啟,標誌著我國在世界舞臺上將扮演一個新角色,由過去的“韜光養晦”轉向“有所作為”。這就需要中華民族凝心聚力,調動國內外中華兒女的積極性,不斷在國際舞臺上彰顯“中華力”的作用。“中華力”是由”六力合一”的多種力量構成,包括黨的領導力,中華文明的魅力,中華文化的凝聚力以及國家軟實力、由經濟、科技和軍事構成的硬實力、縱橫捭闔的外交巧實力。這些力量最終必將匯整合為推動世界歷史前進的“中華力”,助推“中國夢”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