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張茉楠:貨幣政策步入“以我為主”的新週期

  • 發佈時間:2015-04-21 07:0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自今年2月5日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50個基點,以及3月份動用降息利率杠桿後,4月19日,央行宣佈,自4月20日起下調各類存款類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對農信社、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定向額外降準1個百分點,並統一下調農村合作銀行存款準備金率至農信社水準。

  這是2008年11月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預計釋放萬億元流動性。在內外壓力增加的背景下,中國貨幣政策正開啟“以我為主”的新週期。

  第一,對衝宏觀經濟緊縮。2012年以來,中國經濟處於週期回落和結構調整的壓力集聚期,體現在經濟總量增長放慢和經濟結構出現調整兩方面,這“控風險、防通縮”的重要性增加。

  內外部結構調整壓力加大。國際收支正經歷艱難的“再平衡”過程。過去五年,經常賬戶盈餘已從2007年佔國內生産總值峰值的10%降至2013年的2.1%。

  國內投資消費正在經歷艱難的“再平衡”。宏觀經濟下行很重要的因素是固定資産投資增速持續放緩,投資對GDP的拉動作用從2009年的8.1%降至去年的4.2%。投資率的大幅下降,以及産能過剩週期的雙重疊加導致對工業産生持續的負向壓力。因此,釋放一定的貨幣流動性對衝不可避免。

  第二,對衝全球貨幣戰風險。對外貶值還是對內放鬆,一直是央行貨幣政策的方向性選擇。兼顧市場供求、籃子貨幣匯率,引導市場預期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是央行主要目標,中國不會加入“全球貨幣戰”,也不會任由貨幣貶值。因此,選擇對內貨幣放鬆要優於對外的貨幣貶值。

  第三,對衝債務高成本。2013~2014年,隨著宏觀經濟下行和有效需求不足,企業部門負債率進一步上升,通過降息、降準以及定向寬鬆等貨幣工具降低債務融資成本,同時可以刺激股權融資替代債權融資,進而降低杠桿風險。

  最後,對衝“資金池”缺口。近年,金融和政府部門創造的貨幣增速在上升,但居民企業、國外部門創造的貨幣增速下降,這反映出中國貨幣創造的“脫實向虛”傾向。因此,當前貨幣政策正在向定向調控轉型。

  隨著美國QE政策退出引發全球貨幣金融週期的新拐點到來,意味著中國已經進入一個外部“結構性偏緊”的常態化的貨幣新環境。因此,央行主要是盯住“流動性水準”而非“流動性總閘門”以提高貨幣政策的彈性、靈活性和前瞻性。

  中國貨幣政策的“雙降”空間被打開,未來貨幣政策仍有進一步動用利率杠桿的可能性:一是由於央行逐步退出常態干預,明年央行口徑的新增外匯佔款會進一步下滑,在基礎貨幣需求變動不大的背景下,意味著基礎貨幣缺口更大。

  二是考慮到當前全球不確定性風險依然頻出,國際大宗商品、能源價格進入下行週期。如果美聯儲不提前啟動加息,貨幣政策仍存在進一步降準的空間。

  三是從存準率水準看,中國經濟常態時期的存準率在10%~12%,目前的存準率水準是2005~2011年期間較高的國際收支順差而形成的。2015年基礎貨幣缺口將在2萬億元左右,這次降準完全符合對衝預期。

  除了連續地降準、降息之外,貨幣政策的目標主要是提高政策效率,優化央行資産負債表結構推進政策框架改進。

  我國需要調整央行資産負債表規模和結構,調整國內資産規模和資産組合為實體提供流動性,央行貨幣政策正在步入一個主動性的新週期。

  (作者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