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專家稱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增加

  • 發佈時間:2014-11-27 00:31:0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多位權威人士和專家26日在“《財經》年會2015:預測與戰略”上表示,全球經濟下行風險仍在增加。在這種局勢下,中國需採取各類政策擴大內需。對中國自身而言,經濟步入新常態後,防控風險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相關政策應以防止過快下滑為目標適時出臺。此外,由房地産市場調整引發的金融、地方財政等一系列影響或將成為明年經濟風險點。

  新興市場經濟下行壓力增大

  今年全球經濟恢復速度低於預期。德國前總統科勒認為,全球的經濟在從金融危機中復蘇,但是速度令人失望,而且下行風險還在增加。尤其是從今年年初開始,以德國為例,經濟預測已經做出下調。

  科勒指出,所有的政策措施,都應該強調推進經濟增長,注入經濟強勁的動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強調可持續發展,以及挖掘潛力。僅僅靠信貸來支援刺激消費是不行的,還要強調在結構上進行改革,增強人們的信心,要強調創新和競爭力,還需要投資經濟基礎設施、教育與研發,此外還要瞄準國際貿易的不平衡。

  對於今年美聯儲宣佈逐步退出量化寬鬆政策,在美國前總統行政當局銀行監督委員會主席蘭德爾·克羅茲納看來,美聯儲不希望立刻加息。在通脹預期下降等因素影響下,美聯儲有更多的空間去等待,觀察需要採取什麼樣的措施,而不是立刻進行加息。克羅茲納預計,美聯儲在今年四季度或明年一季度會有所動作。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稻葵認為,中國的企業和經濟政策制定者,應該採取非常靈活、非常務實的策略。美國和英國是我國出口的重要市場,應該抓住英國與美國經濟恢復的機遇。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指出,經濟危機發生以後,美日歐陷入困境時,新興經濟體的增長依舊比較強勁。但從今年開始,這種增長態勢正在發生變化,也就是當美日歐緩慢復蘇時,新興經濟體的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增大。而當美國量化寬鬆政策退出時,大宗商品的價格開始下跌,新興經濟體的增長減速。在這種情況下,全球正在進入新一輪經濟調整過程中,新興經濟體開始進入到一個長期、經濟下行和減稅的通道。

  張燕生表示,中國經濟在全球變局過程中的下行壓力相當大。對中國而言,應採取各種短期、中期、長期的政策來擴大內需。日前召開的APEC會議上達成的全方位互聯互通和亞太地區自由貿易區建設表明,中國正在開始積極地推動走出去,為世界創造需求和投資。

  “在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作出承諾,2030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量將達到峰值。也就是在2030年以後,無論中國GDP如何增長,人民生活水準如何提高,中國的二氧化碳都進入到絕對減排的階段。”張燕生認為,能源結構的調整也是中國經濟正面臨的重要形勢。

  中國刺激政策目的是托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指出,從速度的角度看,國內目前的經濟增長速度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最低的。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轉變過程還沒有完成,經濟下行的底部在何處仍需探究。但從增長品質看,結論則會有所不同。最近一兩年,在經濟增長速度回落同時,結構轉型已經取得了轉折性的變化。

  劉世錦建議,在今後一兩年,防控風險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並將其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而對於刺激政策也無需一概否決,如果增速下滑過快,仍應出臺一定的刺激政策。但刺激的目的是為了托底,不要讓經濟下滑過快。他同時表示,目前改革的最終目的是提高效率、提高生産率和促進創新,這是判斷改革是否有效果最重要的標準。當然,在目前的轉型期間,最好能夠找到一些既帶來需求增量,同時又提高效率的改革。

  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王一鳴表示,目前國內經濟結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增長動力也在重塑。同時,也是在消化過去高速增長時期積累的矛盾。包括要壓産能、去杠桿、擠泡沫,這也正是目前階段才能真正完成的。因此,目前可以把經濟增速的預期底線目標適度下調,給結構調整和改革更大的空間。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表示,新常態意味著一系列的指標、約束、體制以及機制的變化。對於明年中國經濟風險點,他指出,投資領域企業的投資生産率下降,要有效解決投資有收益、有回報的問題需要智慧,不能靠放鬆條件讓投資有收益。李揚表示,中國房地産市場真正迎來調整時期,房地産市場供求關係已經逆轉。房地産調整除了牽動金融業,同時也關係著地方償債能力與地方債風險。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