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9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張虎成:APEC來了,滬港通呢?

  • 發佈時間:2014-11-04 16:57:2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美股創出歷史新高,上證指數站穩2400點創20個月新高,資本市場在紅紅火火中迎接APEC。時隔13年APEC再次來到中國,APEC的前夕,北京週一的早高峰變得暢通無阻,持續被霧霾覆蓋的天空也開始變得湛藍,APEC來了,但預期中的滬港通並沒有如期到來。

  過去兩個月以來滬港通預期一直支撐著A股的上漲,原定於10月底推出的滬港通並沒有如期到來。躍躍欲試的投資者難免有些失望,有很多投資者認為賺錢的機會又要推遲了,但滬港通真正能帶給投資者的是什麼呢?是機會還是災難?這就需要我們先看一下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歷程,歷史太久遠筆者先帶大家觀察最近5年的資本市場。

  追溯到2010年,這一年是中國資本市場變革性發展的元年,融資融券、股指期貨這兩個目前為止對於A股市場意義重大的品種在投資者滿懷激情的期待中推出,當時投資者的熱情遠高於目前的滬港通,而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轉眼已經推出三年多的時間,我們再回頭看一下這兩個市場目前的發展狀況。

  先看股指期貨,2010年4月股指期貨推出,當時股指期貨期現套利成了眾多機構吸引投資者的砝碼,標榜無風險套利年化收益率將達到20%左右的水準,各種無風險套利軟體充斥著市場,在A股低迷的狀況下,這種機會對投資者來講吸引力巨大,而這種套利需要較高的專業素養和市場跟蹤經驗,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講難度較大,並且較高收益率有也只存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而以套利的名義進入市場的投資者並沒有正真享受到套利帶來的收益,而是在周圍所謂投資顧問或者是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入了投機市場。股指期貨的T+0交易和保證金制度對於投資者來講極具吸引力,但高杠桿意味著高風險,股指期貨並不是提款機,盲目進入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筆者認識一個朋友,是最早的一批股指期貨交易者,當初抱著極其高漲的熱情,進入股指期貨交易市場,從2010年到2013年四年時間總虧損近200萬,雖然一直遭受折磨但賭徒的心理不改,仍然抱有一定要把虧損賺回來的心理在交易,結果愈陷愈深,長期的狀態就是賺小虧大。這位朋友只是個人投資者的一個縮影,但相信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中,存在這種心理的投資者比比皆是,據統計,股指期貨市場近90%的個人投資者是虧損的。市場提供了機會但並不一定是賺錢的機會,股指期貨作為雙向交易的典範,更多的應該是作為一個對衝工具存在,而目前的市場壞境卻將其變成了一個想要一夜暴富的賭博市場,這種市場對投資者來講是個災難。

  同年融資融券推出,融資融券的推出對券商來講是個大利好,利息收入、手續費收入的增加對於處於熊市中的券商無疑帶來了改善利潤的重大機會,也給券商帶來了新的活力。而對於投資者來講呢,大熊市的背景下借錢買股票,股票下跌不止要承擔虧損還要承擔借錢利息,無疑是加重了自身的負擔和虧損幅度;而融券賣空呢,理論盈利是投資者借證券公司的股票賣出,然後等股票下跌後在二級市場上買入股票還給證券公司,當然中間還是需要付出利息。投資者借入的股票是券商的自有股票,而試想一下,券商作為機構投資者為何要買該股票呢?投資者融券做空無疑是在跟機構投資者反方向操作,在國內這個靠資金拉動的市場,這種操作成功的概率會大嗎?融資融券對於投資者來講,類似于股指期貨也應該是個工具,但事實上帶給投資者的更多的是風險而非收益。

  滬港通將加速國內資本市場的開放步伐,連結了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兩個市場的互通,但對於投資者來講並不是説增加了賺錢的工具,港股和A股的差異性還比較明顯,交易機制、市場結構、結算方式以及交易時間等等,投資者如果想從滬港通中分的一杯羹一定要提前了解交易規則,對市場一定要抱有敬畏的態度,境外市場雖然政策明朗,但資本市場本質是資金推動,市場操縱不可避免,市場在風險就在。

  APEC來了,而滬港通沒有來,這也顯示出了監管層的謹慎態度。滬港通是機會,但機會和風險並存,投資者還需警惕風險。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