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泰:向創新驅動轉型大勢不可逆
- 發佈時間:2014-10-13 07:46: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王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副主任陳清泰近日表示,向創新驅動轉型是我國面對的不可逆轉的大勢。“種種情況表明,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已經走到盡頭,我們已經站到一個新的更高起點,新的比較優勢正在顯現,並展現出了良好前景。”
他是在2014年中關村論壇上作上述表示的。中國經濟進入創新驅動的經濟增長階段已是時代之需要。
創新是基於市場導向的,由企業家精神所推動。創新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只能由市場主體分散決策。市場為創新提供導向、激勵和議價變現的通道,市場還會消化試錯成本,並分散失敗的風險,儘管創新可以造就像谷歌、蘋果、華為、阿里巴巴,很多的創新也會取得或大或小的成就,但應該承認,更多的創新確實以失敗而告終。可是有市場的強激勵卻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和投資者,甘願冒失敗的風險而傾心於創新。
創新是試錯的過程,應該鼓勵而不是限制新的進入者,創新的方向無法準確預判,結果也無法預知,只能在大量進入者競相探索中日漸明朗,並使成功者脫穎而出。新的創新會衝擊舊的創新,從而引發新舊替代,它既會加速企業的興衰,也會加速勞動力的流動,因此它對生態環境有更高的要求。
另外,中小企業是創新的生力軍,大公司試錯成本高,他們本能地追求成功率和穩定性,而中小企業試錯成本低、決策機制靈活,他們更敢於冒險,在新技術、新産品中承擔探路者的角色,為大公司的技術整合提供技術要素。
“對於政府來説,向創新驅動的轉型不是在要求企業做什麼和不做什麼,而是加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完善創新驅動的産業生態。”陳清泰説。
他還論證説,唯有創新驅動才能帶來可持續增長。可持續經濟增長的核心是依託技術進步,使全社會的勞動力、土地、自然資源和存量資産動態地流向更高生産效率的部門。也就是要不斷地更新經濟結構、産業結構、企業結構,使高效率的生産力不斷取代低效生産力,高效率的企業不斷替代低效率的企業,高效率的就業崗位不斷替代低效率的就業崗位。
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就要創造條件,鼓勵既有企業的技術進步和新興企業的崛起和擴張。同時要為那些曾經輝煌但已經落後企業的退出開闢通道。目的是使失去競爭力的企業所佔有的有效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土地等流向高效率的部門,確保全社會資源的平均效率始終處於上升之中。就是説,高效生産力不斷産生和擴張,落後生産力不斷萎縮和退出將成為常態。
“可惜的是,現在的産業生態還不太適應新舊交替的需要,企業如何新生的問題有所改善,但産業退出仍十分艱難。包括投資、人員、存量資産等生産要素的跨區域、跨所有制流動和重組仍有極大的阻力。低效率資源不能順暢流向高效率的部門。”他説。
不過,陳清泰本人對我國創新驅動的前景是較為樂觀的。他認為,我國已經站在了一個更高的起點上。他的理由是,我國生産要素結構升級創新要素日益充裕,特別是教育程度的提高,職業培訓逐漸普及,産業工人隊伍整體素質提升,本科生、研究生規模擴大,知識型人力資源的優勢開始顯現;加之企業的組織和管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企業家隊伍逐漸成熟;而技術和産品的配套能力大大增強,創新的成功率不斷提高;何況市場需求依然旺盛,需求層次提高,多樣化市場格局逐漸形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