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遠:"全球第一經濟體"高帽中國戴不起
- 發佈時間:2014-09-30 11:47: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孫業文
9月27日出版的《瑞典日報》稱:根據世界銀行的估算,9月29日全球經濟權力將實現引人注目的交接,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將超過美國,榮升為世界最大經濟體。
購買力平價指標不具説服力
不同於以往聽到中國經濟排名提升後的激動和炒作,時下的中國對於諸如此類戴給中國的高帽更多了一份理性和警惕。對於這次報道,傳統媒體以及新興媒體,都幾乎以調侃的心態對待。我們注意到,這個排名是按照購買力平價測算的。購買力平價理論儘管可以消除各種人為操縱匯率的情況,但這種測算方法和現實情況相距甚遠。
匯率的變化除了購買力,還要受國民收入、國際資本流動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而且,用購買力平價理論計算匯率時,如何選擇代表性的物品構成“一籃子物品”迄今是一個難題。所以,現實中很少有國家真的用購買力平價來作為調整匯率的標準。事實上,中國很多真實物價按照英國《經濟學人》的巨無霸指數計算,人民幣的購買力其實被高估了。所以,用這種方法計算出來中國GDP總量第一不太具有説服力。我們相信中國的GDP總量有一天一定會超過美國,但那是實實在在的超越,而不是靠計算規則的改變。
而且,如果用每人平均GDP的標準看,2013年,中國的每人平均GDP約為6629美元。儘管這已經是差不多30倍于1980年的數字了,但跟美國的每人平均51200美元比,還差得很遠。即使按照現有的經濟增長速度,達到美國這個數字最樂觀的估計也應該到2049年之後了。在這種情況下,用所謂的購買力平價忽悠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實在令人捧腹。
軟實力也許差距更大
而且,如果考慮其他方面的經濟軟實力,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差距也許更大:在創新領域,中國目前仍然屬於追趕階段。除個別領域,中國在絕大多數創新方面仍然落後於美國、日本、德國等第一梯隊,也落後於英國、以色列、南韓等第二梯隊。從科技研發投入的強度看,中國儘管近幾年來投入強度逐漸增強,並且在2011年達到創紀錄的1.84%,但僅相當於美國的60%。且低於日本的3.26%,德國的2.82%。甚至低於南韓的3.74%,中國台灣的2.90%和新加坡的2.09%。也就是説,就軟實力而言,中美兩國的鴻溝很難在短期內逾越,對此沒有清醒地認識,而只陶醉於GDP“大數據”,認為全球經濟第一的權杖真的已經實現交接,太傻太天真。
當然,沒有GDP“大數據”方面的進步,每人平均GDP等更能反應經濟實力的小數據的進步就是無源之水。但是,衡量經濟實力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運算和指標。對於中國而言,關注中國經濟的短板,韜光養晦,不為戴上毫無價值和意義的“世界第一”的帽子沾沾自喜,才是成熟的體現。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