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中國經濟總量29日超美?專家稱“不靠譜”

  • 發佈時間:2014-09-30 00:0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周銳  責任編輯:王斌

  按照購買力平價的計算方式,中國經濟總量下週一(29日)將超過美國,正式成為世界第一”。瑞典一家媒體日前的一則報道在中國網路引發熱議,卻受到學者質疑。

  國家統計局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29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上述論斷更像是一種追求影響力的表述,其在學術上根本站不住腳,“我們沒必要太當回事”。

  對經濟總量的計算精確到“天”是中國內地學者不認可這一判斷的第一個原因。國家資訊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直言,“下週一?精確到9月29日?我呵呵!”。“呵呵”是笑聲的擬聲詞,但在內地網路上這個詞被賦予嘲諷、不屑一顧的含義。

  潘建成分析説,瑞典媒體作出上述判斷,可能是將全年經濟總量除以365天得出平均值從而計算出的結果,但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在一年裏都不可能是勻速增長的,因此這種説法“不太靠譜”。

  除了將經濟總量的變化精確到“天”,購買力平價本身也存在高估中國經濟總量的問題。

  “各國的經濟活動總量是用本地貨幣表示,這使得國與國之間的經濟數據無法直接比較”,北京師範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邱東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長期以來,人們比較國與國之間經濟規模的方法主要是通過當期匯率將各國經濟總量換算成統一貨幣。但考慮到匯率短期變動性較大,國際統計學界開始探索用購買力平價(PPP)來作為貨幣換算的標準。

  邱東介紹説,所謂購買力平價是指在基準國的一單位貨幣所能購買的對比國的等量貨物和服務所需要的本幣數量。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同樣一個漢堡,如果在美國賣1美元,在中國賣5元人民幣,那麼在比較經濟總量時,人民幣和美元就按照五比一來換算,“當然,實際操作遠比這個複雜”。

  世界銀行下屬的國際比較項目(ICP)此前發佈的一份研究結果稱,按照其提出的購買力平價的換算標準,2011年中國GDP為13.5萬億美元,佔全球經濟總規模的14.9%,相當於美國的87%。所謂的“中國經濟在2014年超過美國”正是以此為基礎推算出的結論。

  但是,這一數據本身就已經高估了中國經濟的體量。“如果按照當期匯率計算,2011年中國GDP僅為7.3萬億美元,只佔世界的比重為10.4%”。

  國家統計局國際統計中心有關專家告訴中新社記者,按照ICP發佈的結果,中國物價水準只有世界平均水準的70%,是美國價格的54%,甚至比非洲許多國家都還要低。這種對價格的低估導致人民幣的購買力被明顯高估,從而導致GDP規模被高估。

  潘建成也強調,由於購買力平價缺乏一個權威機構認定的真實數值,因此無論是説“中國經濟已經超美”、“中國經濟今天超美”還是“中國經濟即將超美”都只不過是演算法的不同而已,中國經濟的真實情況並沒有因此發生改變。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國慶前夕也在《人民日報》撰文提醒,雖然中國經濟在過去65年間取得的成就已載入史冊,但更加艱巨的任務正擺在面前。經濟結構不合理,産業結構以農業為主,城鎮化水準低,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較大等問題都有待進一步解決。(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