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經濟先行指標調整 專家:結構調整顯效政策穩定

  • 發佈時間:2014-09-25 09:29:40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如何看待近期經濟先行指標調整? 結構調整顯效 政策總體穩定

  8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回落、用電量以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低於預期等經濟先行指標表現偏弱;而23日公佈的9月匯豐製造業PMI好于市場預期,一定程度上又表明經濟向好。如何看待當前部分經濟先行指標的複雜表現?

  專家表示,儘管一些經濟指標回落,但經濟提質增效取得進展,經濟結構調整成效顯現。未來宏觀政策在繼續著眼于綜合性目標、保持穩健定力的同時,應繼續加快調整經濟結構,改變經濟增長方式。

  數據

  PMI走勢提示製造業仍在擴張

  今年初,我國確立了7.5%的年度經濟增長目標。然而,在一系列經濟先行指標低於預期的背景下,包括蘇格蘭皇家銀行和巴克萊銀行等在內的國外機構紛紛下調了對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測。上述機構判斷的依據即是此前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包括8月份製造業PMI指數、用電量以及工業增加值等數據的表現。

  作為宏觀經濟的重要先行指標,在經歷了5個月的反彈後,8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回調至51.1%,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

  製造業PMI通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PMI高於50%時反映製造業經濟擴張,反之則反映製造業經濟收縮。

  從8月製造業表現看,儘管數據低迷,但依然在榮枯線之上,表明製造業總體上將保持增長態勢,經濟仍處於擴張區間;且從産業來看,結構調整得到進一步改善,高新技術産業PMI指數保持在55%左右。

  與此同時,8月份生産經營活動預期指數漲幅大增2.6個百分點,表明企業對未來經濟走勢持看好態度。

  而23日匯豐銀行發佈的中國9月PMI初值反彈至50.5%,連續第四個月站在榮枯線之上,其中産出指數持平于上月,新出口訂單和新訂單指數環比分別上升1個和2個百分點。匯豐的數據給中國經濟吃了一顆定心丸,一定程度上沖淡了市場對中國經濟的悲觀情緒。

  “9月匯豐PMI反彈至50.5,經濟下行風險暫時緩解。”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分析稱,新訂單眼彈可能與定向穩增長和外需改善有關,“總需求改善帶動生産指數好轉,企業採購略有增強。”

  經濟提質結構調整取得進展

  用電量的走向直接反映經濟的發展情況。來自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8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降1.5%,是年內首次用電量出現“負增長”。另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8月份全國發電量同比下降2.2%,發電增速5年來首次出現負值。

  “8月電力數字的不理想,一方面與經濟放緩有關,另一方面與8月份全國氣溫偏低也有較大關係。”對於用電量的下滑,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江源作出上述解讀。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用電量出現下滑,但用電結構明顯得到改善。數據顯示,1-8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累計3640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0%。業界分析指出,從數據可以看出,第三産業用電量比例不斷提高。與此同時,清潔能源發電佔比也在不斷提升。

  而單從8月份數據來看,用電量的下降與第二産業,特別是工業用電、高耗能行業用電下降幅度較大有關,重工業用電量下滑2.2%,這表明發電量情況與我國加快結構調整存在較大關係,也印證結構調整取得一定成效。

  實際上,除了工業用電量表現不佳以外,8月企業中長期貸款額和鐵路貨運量情況均好于7月。8月新增人民幣貸款中,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中長期貸款增加2408億元,較7月多增326億元。8月鐵路日均裝車再次恢復到13萬車以上,為今年4月以來的較高水準。

  另外,在個別指標走弱的背後,經濟提質增效已取得一系列進展:今年以來高端設備製造、高新技術産業PMI指數保持在55%左右,高於製造業整體水準,而鋼鐵等行業PMI多在50%以下,説明製造業內部差異擴大,産能過剩行業正經歷調整;前7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高於同期工業增加值增速2.7個百分點,企業盈利能力明顯提升;就業不降反升,表明經濟增長的就業容量擴大。

  展望

  宏觀政策將保持穩定性連續性

  “中國製造業PMI整體仍指向溫和擴張,房地産下滑仍是經濟增長面臨的最大下行風險因素。”在匯豐中國9月PMI指數帶給市場欣喜的同時,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提醒,中國經濟的發展仍需格外關注房地産市場下滑給經濟帶來的下行壓力。基於此,野村證券預計,中國將加大寬鬆政策,包括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不過,專家普遍認為,在日趨複雜的形勢下,宏觀調控政策最重要的是保持定力,保證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同時,通過實施定向調控穩定經濟增長,優化經濟結構。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近日表示,就目前來看,雖然近期一些經濟指數增長緩慢,但中國不會立即調整經濟政策,宏觀經濟政策將繼續著眼于綜合性目標。

  事實上,不少業界專家表示,儘管我國經濟指標出現下滑,完成年度7.5%的增長目標無虞,且經濟結構調整成效將繼續顯現。不過,産能過剩、信貸過度等問題依然值得關注。

  “我們需要去重點解決不利於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障礙。”在中國工商銀行前行長、中國銀監會特邀顧問楊凱生看來,這些“障礙”即産能過剩和信貸過度。

  “壓縮過剩産能,既要加大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的責任,也要抓好頂層設計和頂層推動。”楊凱生並建議,可從國家層面進一步完善有關環保、節能、技術標準、安全生産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加大對各省的財政支援以彌補壓縮過剩産能帶來的財政收入的減少,以及對失業人員的補貼。

  “我國正處於三期疊加階段,儘管經濟增速換擋回落,但仍處在戰略機遇期,要通過改革適應經濟的新常態。” 中國體制改革研究會名譽會長高尚全表示,宏觀政策保持定力的同時,應不斷調整經濟結構,改變經濟增長方式,通過改革來釋放紅利。

  高尚全建議,應加快財稅體制改革,促進財政資源的有效配置;積極穩妥地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快戶籍制度改革,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