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經濟增長與應對氣候變化的統一
- 發佈時間:2014-09-24 04:17: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王斌
當前,經濟疲弱和氣候變化正威脅著全人類的共同繁榮,也日益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很多人擔心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會對經濟增長造成負面影響,因而對解決氣候問題心存疑慮。9月18日在北京發佈的《新氣候經濟報告》表明,這種擔心是多餘的,我們完全可以憑藉正確的投資決策來實現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降低氣候變化風險。
據初步測算,未來15年,全球在能源、土地治理和城市建設這三個經濟發展關鍵領域的基礎設施投資將超過90萬億美元。如此規模巨大的投資,不僅將決定全球經濟未來50年的發展狀況,而且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的氣候和環境。這背後,有氣候變化的潛在風險,也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絕佳機會,關鍵看我們如何進行投資。
不同的選擇帶來完全不同的結果。可喜的是,全球經濟及氣候委員會的研究表明,中國對這三個領域的投資都在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在能源領域方面,中國正在引導投資建設低碳排放、有益國民健康的能源系統。中國政府已經出臺一系列重大政策,逐年減少對煤炭的依賴程度,加快利用清潔能源。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非化石能源使用量將與日本的能源消費總量大致相當。與此同時,對低碳能源的投資將拉動中國的經濟增長。
在土地治理方面,中國對黃土高原進行了有效改造,使貧瘠退化的土壤恢復了生産能力。這一案例對世界其他國家很有借鑒意義。研究表明,恢復全球12%的貧瘠退化土地的生産能力,可以給農戶帶來每年400億美元的額外收入,併為4億人口提供充足的食品。土壤恢複利用也將極大降低我們對環境的不良影響。
在城市建設方面,到2030年,中國將有近10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國提出走可持續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正是體現了兼顧經濟增長與氣候環境改善的發展理念。城市建設的優劣對於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美國每年由於城市面積過度擴展而導致的經濟損失高達2500億美元。如果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全球750個最大城市改造成為土地利用充分、交通運轉高效的緊密聯通型城市,就可以提升這些城市的資源使用效率,減少污染損害程度,使其成為更具吸引力的居住地。這將至少減少15億噸溫室氣體排放,相當於全球碳排放量最低的100多個國家的總排放量,也相當於全美國2.5億輛汽車的總排放量。
基於各國的發展經驗和成功案例,《新氣候經濟報告》提出了實現可持續經濟發展和降低氣候變化風險的10項行動計劃。報告強調,各個國家、城市和企業所採取的具體策略應把握好三個最重要的驅動因素,即基礎設施投資、資源使用效率、創新,這三者的協同曾推動了歷史上的經濟變革。今天,應對氣候變化應當成為各國經濟發展規劃中優先考慮的議題。報告提出的行動計劃已經得到各國政府、城市、企業以及眾多一流經濟學家的大力支援,而計劃的落實則需要我們放眼未來,立足當下。
中國在向可持續發展模式轉變、建設生態文明的進程中已經體現出卓越的領導力。隨著相關政策的廣泛推行,我們可以期待,未來生活在繁榮城市和廣大農村的中國人享受現代教育、綠色工作和清新空氣,中國夢將成為現實。
(陳元為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全球經濟及氣候委員會成員;費利佩·卡爾德龍為墨西哥前總統,全球經濟及氣候委員會成員)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