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專家建議上海建"彈性城市" 揭示六大可能風險

  • 發佈時間:2014-08-13 15:33:49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任翀  責任編輯:姚慧婷

  上海2040戰略專題系列研討會日前進入第10場。與會專家圍繞“城市安全與風險應對”主題展開了討論。

  回溯法防控風險

  同濟大學公共管理系主任諸大建指出,有沒有“彈性”將直接關係到一個城市能否經受風險的打擊。所謂“彈性城市”,涉及兩個基本概念。一是城市的“易感性”如何,即在風險面前,城市會有什麼反應。另一個要素是應急,也就是看重大事件或風險發生後,是否有應急機制幫助城市儘快恢復正常,應急也可以看作是城市的適應性。

  諸大建認為,中國城市面臨的挑戰之一就是在風險面前高易感性、低適應性,經常是一個小波動就變成大災難。所以上海在新一輪總體規劃編制中,要考慮如何提高城市的彈性。

  同時,他建議在城市規劃中,增添每人平均能耗消耗、每人平均碳排放、每人平均垃圾産生量等指標,使之覆蓋環境風險所涉及的資源、污染和生態三個維度,從而對城市可能面對的環境風險進行評判。上海在進行風險防控時,要有回溯的意識。所謂回溯法,是與過去採取的“外推式規劃”所對應的一種思維方式。外推是根據目前的規劃去推斷未來的城市應該怎麼樣。可現在上海的資源使用情況幾乎“摸到了天花板”,外推的規劃方式已不適合城市的發展。尤其在預防環境風險方面,應當採用回溯法,即確定2040年上海可以使用的土地、水資源、能源分別有多少,再倒過來確定2040年前城市可以新增的建築空間大小,以及它們的容積率。

  要開源更要節流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邵益生和北京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潘一玲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城市在資源風險防控上,要開源更要節流。

  邵益生指出,水資源、水安全是很多大城市都十分關注的話題,但之前在水資源的管理上,存在著重開源、輕節流的問題。雖然主要方針是開源節流並重,實際操作卻是更注重建水庫、打水井等開源做法,在節流上缺乏強有力的管理和措施。如今,越來越多的城市將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要保障水安全已不能僅僅靠開源,而是要“節流優先,治污為本,科學開源,保障安全”。

  六大風險不容忽視

  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翟國方在國內和日本都對城市風險進行過深入研究,他指出了上海可能面臨的六大城市風險。

  第一是水災,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地表下沉等原因使得上海成為全球最容易遭受嚴重洪災的城市之一。第二是生態環境風險,包括水污染、空氣污染、土壤污染等。第三是網路風險,上海的水、電、煤、交通、金融系統全部廣泛使用資訊技術,一旦遭駭客攻佔,城市就可能癱瘓,嚴重影響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活動正常開展。第四是公共衛生風險,1988年上海暴發的群體性甲肝事件就是典型案例。第五是地震風險,上海按照國家的設防烈度是7度,儘管目前上海並未出現過強級地震,但由於地殼運動是以千年為單位來衡量的,所以在防震方面上海不能掉以輕心。第六是周邊地區災害的風險影響,上海周邊有不少核電站,而這些核電站在自然災害中是否會影響上海,不容忽視。

  翟國方表示,以上都是“重要的風險”,發生概率很小,但後果非常嚴重。上海有必要儘快實施完成主要風險評估,推動治理工作更上一個臺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