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國僱員在國際機構比例低 與影響力不匹配
- 發佈時間:2016-03-21 07:4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斌
港媒稱,觀察人士表示,中國在國際組織上的存在若要與其全球影響力匹配,還需要更多的外交人才。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3月18日報道,雖然中國在世界各地的影響力都在上升,但其在諸如聯合國的國際機構中只有佔比很小的人員。
觀察人士稱,一部分原因是中國缺乏有豐富外交知識和經驗的人選——雖然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中國學生出國留學。他們認為,中央政府應該採取行動,確定併發展外交人才庫。
報道稱,官方資訊顯示,主要國際機構中,只有不到3%的工作人員是中國人。而一名曾在世界銀行中國執行董事辦公室工作過兩年的財政部消息人士透露,在世界銀行總部和各國辦公室總共大約1萬名員工中,只有大約200名是中國人;中國駐聯合國糧農組織代表牛盾表示,該組織在全球聘用了大約3200人,只有約50名是中國人。
牛盾説,中國的人選中,一個主要的問題是缺乏專業知識,“即便是有外交經驗、能説流利外語的人,如果他不能討論專業問題,也很困難。”
觀察人士稱,中國的工作人員在國際組織中往往擔任入門級的工作,有這方面的原因。
前述財政部消息人士稱,世界銀行中大部分的中國工作人員都是諮詢師,很少能做到主管級或以上。“在跨國組織中的高級職位中,我們近年看到了更多中國面孔,但這更多是因為政府干預。”
報道稱,近年,在海外留學的中國學生增長了4倍,大大地拓展了未來在國際組織中工作的外交官和專家的潛在“人才庫”。
教育部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留學人員總數達到52.37萬人。2014年,約有46萬名中國學生在海外留學。10年前,只有大約11.47萬人。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説,缺少可以在國際組織中工作的中國人選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他説,在海外受訓的申請人要跨越的一大障礙是中國的公務員考試。
報道稱,在主要國際組織獲聘工作的中國人中,大部分是來自內地的公務員。中央政府也通過年度的公務員考試和面試聘請其大部分員工。
王輝耀説:“對於海歸們來説,不一樣的知識架構讓他們很難通過考試。這得變一下。”他表示,“海歸”進入政府的最常見路徑是,一開始在大學任教,之後以學術成就給當局留下印象。“我們應該為這些人設立專門的考試,應該更多地看面試以及其他挑選方式。”
牛盾説,他正從義大利聘用中國留學生,到聯合國做兼職,以給他在羅馬的辦公室培育未來人員。 “這樣,他們就可以邊上學邊處理農業外交,到他們畢業之後,如果符合資格而且願意,就可以留在這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