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字號:  

外媒解讀中國啤酒市場新常態:産業內因是根本

  • 發佈時間:2015-09-22 14:27:11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外媒稱,在中國,每年盛夏總能見到中年男子露著肚皮,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場景。然而,一直穩居世界第一的中國啤酒市場于2014年首次出現負增長,2015年仍呈下滑趨勢。啤酒行業呈現出的消費“新常態”,象徵著中國企業一直以來的經營模式已無法滿足急速變化的消費需求。

  可選擇的酒類增多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9月21日報道,“90後”的公司職員李女士説:“國內的啤酒都一個味兒,不好喝。還是雞尾酒和葡萄酒有檔次”,李女士一直以來都以啤酒代替中國白酒,但現在有適合女性的低度雞尾酒等酒可供選擇,就很少喝啤酒了。

  李女士不再喝啤酒還有其他原因。她偶爾會想起童年時,經濟還在高速增長期,父輩們總是開懷暢飲。然而,現在經濟增長已現頹勢,對於與李女士同年代的“90”後來説,曾經熱火朝天的景象和當下這個沉悶壓抑的時代實在是格格不入。

  報道稱,中國啤酒市場十多年來一直穩居世界第一,市場規模是排名第二的美國的2倍,日本的8倍以上。但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2014年國內啤酒市場産量約4939萬千升,同比下降約1.8%,自統計局1998年開始統計該項數據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據調查公司統計,2015年1~6月的産量同比減少6.2%,下滑趨勢不變。

  中國酒業協會稱中國啤酒行業進入“新常態”,分析指出經濟萎靡、政府出臺的消費限令和天氣因素是啤酒市場萎縮的重要原因。儘管這些因素確實對啤酒市場産生了負面影響,但酒業協會並沒有提到一個最重要的因素——産業內部原因。

  報道稱,過去中國啤酒市場混亂,啤酒廠商多達800多家。近年來大型啤酒企業大量兼併、收購同行,不斷擴大産業規模,集中生産主力品牌來提高效率,使得一瓶500毫升的啤酒僅以2元低價出售,擴大了市場佔有率。2014年,市場佔有率前四名依次是華潤雪花啤酒、青島啤酒、比利時的百威英博啤酒、燕京啤酒,共佔市場份額的60%,中國的啤酒市場進入寡頭時代。

  工廠低效成難題

  報道稱,在市場不斷擴大的時候,以量取勝的生産和銷售方式卓有成效。但一旦市場趨於飽和,産銷量均會開始下跌。首先,啤酒廠效率低下。經過大量收購後,華潤和青島在各地各擁有約70家工廠。業界相關人士透露,收購的工廠往往規模小,而且多數工廠只能生産酒瓶。但是罐裝啤酒和生啤需求走高,設施不齊全的工廠運轉率下降。由於中國企業很難裁員,因此無法根據設備運轉率進行人員調動,盈利受到很大影響。

  集中生産主力品牌也有白費力氣的傾向。與日本不同,中國多數啤酒是在原液中兌水後製成商品,酒精度數僅為3.5%左右(日本通常是5~6%)。低度啤酒剛好搭配中國偏油的飯菜,而且便於人們敞開肚子喝酒。所以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哪種牌子味道都差不多,我也不想喝太多”。

  搞營業的李先生笑著説:“前不久喝酒還是一項必備技能呢”。過去,為了簽訂合同,通常是宴請客戶暢飲啤酒和白酒,大家一起喝到酩酊大醉。中國企業在面試時甚至會詢問酒量如何,也有不少應聘者在面試時自稱海量作為自己的得分點,可見酒和工作不可分割。

  報道稱,儘管中國現在宴會仍會舉行,但受消費限令的影響,款待客戶的宴會急速減少。李先生的客戶某企業高管也説:“喝酒有害肝臟,最近都不太想喝了”。究竟是考慮到身體健康還是害怕處罰暫且不論,宴會上不怎麼喝酒了似乎已是不爭的事實。上海某男性職員稱,在沿海大都市已經不存在強行勸酒的現象了。

  喝膩了國産啤酒的人將目光轉向了進口啤酒。上海市的超市內擺放著大量産自日本、德國、比利時等國的進口啤酒。釀造方法、酒精度數、啤酒風味大不相同的黑啤等進口啤酒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稱,2015年上半年的進口啤酒量達22萬千升,同比增長了64%。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