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字號:  

外媒稱中國減少牛奶進口致全球産量過剩

  • 發佈時間:2015-07-17 09:0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外媒稱,當分析人士不擔心希臘時,他們在關注中國股市。不過,還有第三個也許更具啟發意義的問題。它也同樣源自中國。這讓世界上最古老且最重要的市場之一——牛奶市場——崩潰。

  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7月15日報道,英國艾斯達食品公司和塞恩斯伯裏公司剛剛把一品脫(約合0.57升)牛奶的價格從49便士(約合2元人民幣)降到45便士。此舉背後是關於發展、全球化以及中國政府主導的資本主義如何導致一些巨大的市場扭曲的故事。

  報道稱,這不僅僅是超市牛奶降價事件。中國一直在大幅減少進口,兩周前,國際奶價下降5.9%,至每噸2276美元,達到6年來的低點。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説,乳製品價格下降已導致其全球食品價格指數下降到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的水準。

  全球都存在牛奶過剩問題。

  然而,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如今全世界奶牛的數量過多,這可能是有史以來第一次。自2000年以來,奶牛的數量已增長25%,達到近2.7億頭。增幅最大的是中國,那裏奶牛的數量增長了近兩倍,至1450萬頭。

  這不僅涉及奶牛的數量,還涉及奶牛的品種。最早在數百年前飼養于德國北部、丹麥和荷蘭的産奶量高的黑白花奶牛,也稱作荷斯坦奶牛,如今已被引進至世界各地。過去15年間,全球牛奶和乳製品的産量飆升了逾三分之一,至7.82億噸。

  美國人和歐洲人的飲食習慣是頻繁食用乳製品,這一習慣於新石器時代養成,是溫帶氣候與繁茂草場的産物。這種飲食習慣使我們進化為較高的個頭,但也更容易患肥胖症、心臟病和糖尿病。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人的傳統飲食習慣是食用大量的米飯、蔬菜、水果和少量的肉類。另外,有醫學研究顯示,90%的中國人對乳糖不耐受,其體內缺乏專門消化牛奶的乳糖酶,因此乳製品飲食令他們感到不適與腹脹。

  除了國內産量過剩以及一系列品質醜聞之外,影響中國的牛奶進口的另一個因素可能是中國的中産階層實際上並不那麼喜歡牛奶,並開始回避這一飲食時尚。

  因此,荷蘭合作銀行的乳製品市場專家凱文·貝拉米説,至少要等到今年底,全球乳製品市場才會達到供求平衡,價格才會穩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