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克強指數部分指標二季度回暖 經濟結構調整見效

  • 發佈時間:2015-07-17 08:36:26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王辛夷  責任編輯:張少雷

  二季度經濟數據剛剛公佈,7%的GDP增速與一季度持平。“經濟增長連續2個季度運作在7%,企穩的態勢比較明顯。”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在發佈會上表示。企穩不止表現在GDP這一個數字上,包括新增貸款數據和全社會用電量數據在內、被外界稱為“克強指數”的部分指標也在二季度出現了回暖的跡象。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元春向記者介紹,在經濟學界看來,傳統意義上的“克強指數”更多體現了工業的走勢,而隨著我國第三産業比重的上升,用電量和貨運量的參照作用相對下降了。

  那麼,被寫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克強指數2.0版”又表現如何呢?據盛來運介紹,今年上半年,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了5.9%,比一季度下降的幅度再擴大了0.3個百分點,經濟增長品質有所提高。

  參考指標“多雲漸晴”

  整體上看,上半年用電量數據並不樂觀。國家能源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用電量增長數據為1.3%,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個百分點,創下5年來新低。

  然而仔細剖析不難看出,在整體低迷的數據中,仍然蘊含著結構調整的動力——上半年第二産業用電量同比下降0.5%,但第三産業用電量同比增長8.1%。

  盛來運介紹,這樣的變化正體現了我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成效。上半年,我國第三産業佔GDP比重為49.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1個百分點;同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7個百分點。

  再看6月單月的數據。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3%,其中6月單月同比增長1.8%,連續3個月維持正增長。與經濟“冷暖”直接掛鉤的工業用電增速在連續4個月負位運作後,首次實現正增長,製造業更是連續兩個月正增長。“克強指數”中的新增貸款指標主要反映企業的貸款需求,由於企業通常在業務擴展時增加貸款,這一數據被認為是一個經濟先行指標。

  人民銀行在本週二公佈的數據顯示,6月人民幣貸款大幅增加1.28萬億元,分別較上月和去年同期多增3805億元和1968億元,創近年同期新高,6月也是這一數據連續攀升的第三個月。不僅如此,6月社會融資規模環比出現較大幅度增長,M2增速也略超預期。

  交行金融中心高級金融分析師鄂永健告訴記者,6月社會融資增加較多,一部分原因是近期一系列重大項目加快推進,以及允許對在建平臺項目進行後續融資,導致企業信貸需求有所回升,這有利於為下半年經濟逐漸企穩提供融資支援。

  克強指數2.0更重“質”

  唯一一個尚未公佈的“克強指數”是鐵路貨運量。鐵路總公司于本月初公佈的上半年鐵路客貨運情況中,鐵路貨運量數據被全路零散貨物快運發送量數據所取代。

  根據鐵路總公司的解釋,這一數據包括了零散貨物、批量貨物、普通行包、高鐵行包等數據。今年上半年,全路零散貨物快運發送量數據達981萬噸,是去年同期的115倍。

  再看已經公佈的前5個月鐵路貨運數據,雖然與2014年同期相比,該數據減少了9.8%。不過從單月來看,5月份全國鐵路貨物發送量與4月份相比實現了2.73%的增長。

  拖累整體數據的依然是被稱為“黑貨”的煤炭、礦石以及鋼鐵等大宗商品,而附加值更高的“白貨”在鐵路總體運輸量中的比重逐步上升。

  北京交通大學經管學院教授趙堅認為,2011年煤炭和鐵礦石在中國鐵路貨運中佔比達80%,即使目前有所下降,煤炭和鐵礦石的運量仍佔70%左右。然而,近兩年來,鐵路貨運量需求也就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對過剩産能的削減而下降。

  不僅如此,“鐵老大”的地位也在下降。趙堅介紹,鐵路運量如今僅佔整體運量的10%左右,貨運需求很大程度上被公路替代,鐵路早已不是曾經的“鐵老大”。

  既然這樣,鐵路貨運量還能夠靈敏地反映經濟運作狀況嗎?

  劉元春介紹,在經濟學界看來,傳統意義上的“克強指數”更多體現了工業的走勢,正因如此,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用電量和貨運量兩個指數已經退出,被學界稱為“克強指數2.0”的能耗強度、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GDP比重兩個新的數據閃亮登場。

  劉元春介紹,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GDP比重也是一個在國際上被廣泛採用的指標。在發達國家,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GDP比重往往達到3%至4%。而能耗強度則無疑反映出了産業結構調整的優化度。2014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與GDP之比超過2%,能耗強度下降4.8%,是近年來最大降幅。

  盛來運介紹,今年上半年,我國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了5.9%,比一季度下降的幅度再擴大了0.3個百分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