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字號:  

外媒:中國一旦抗擊通縮受挫 漣漪將波及全球

  • 發佈時間:2015-06-12 10:4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據《金融時報》報道,中國央行(PBoC)本週正視現實,將通脹預測下調至政府目標水準的一半。雖然央行的研究者們告誡,預測是為了“利於開展學術交流”,不代表央行的官方立場。但此舉仍暗示中國央行抗擊通縮威脅的努力沒有成功,就像它的全球同行已經發現的那樣。

  這不僅對於一個正絞盡腦汁刺激增長的國家是個壞消息,其漣漪效應還可能波及全世界:廉價的“中國製造”商品曾在世界各地遏制價格上漲,起到有益的作用。

  如今,在歐洲、日本和美國都在艱難應對物價水準停滯甚至下降之際,輸入性通縮的“魅影”遠非良性影響。

  5月,中國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CPI)同比上漲1.2%,低於4月1.5%的漲幅,也遠低於政府2015年“約3%”的官方目標。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指數已持續逾3年通縮。

  本週,以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前經濟學家、現任中國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的馬駿為首,中國央行幾位研究者將全年CPI預測下調至1.4%,低於去年12月發佈的2.2%的預測值。

  通脹預測與政府官方目標的差距似乎表明,官員們非常清楚:迄今採取的放鬆貨幣政策的措施,不足以使物價增速達到政府期望的水準。

  2008年發起的由信貸助燃的經濟刺激的後遺症,仍在影響著中國企業和地方政府,它們背負著沉重債務,而通縮將提高它們償還債務和獲取新鮮融資的實際成本。

  據麥肯錫(McKinsey)估測,到2014年中期,中國非金融債務與國內生産總值(GDP)之比已達217%,高於美國。公司債務佔到中國債務總額的一半以上。

  去年11月以來,中國央行已三次降息,總降幅達0.75個百分點。央行還累計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1.5個百分點,並通過一系列新創的直接貸款工具向金融體系注入資金。

  儘管採取了這些舉措,據匯豐(HSBC)經濟學家們估計,2015年頭5個月,製造業面對的經通脹調整的利率平均仍有10%,高於2014年平均水準。

  匯豐大中華區經濟學家王然(Julia Wang)本週寫道:“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仍然高昂。我們預計會有更多放鬆政策的舉措出臺,包括下周降準50個基點。”

  然而,一些經濟學家正在質疑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能否起作用。他們警告稱,中國面臨滑入所謂“資産負債表衰退”的風險,在這種情形下,貨幣政策失效,因為企業負債極高,即便利率極低也不願投資。

  中國央行的研究者們在他們的報告中指出:“企業投資意願較低,貸款需求較弱。”

  除了對全球物價水準造成下行壓力以外,中國的通縮問題還可能加劇中國已經遭遇的資本外流,這是因為投資者會産生中國將降息的預期,從而在海外尋求更高收益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