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字號:  

外媒:中國與拉美 出口多樣化是關鍵詞

  • 發佈時間:2015-05-25 15:10:50  來源:環球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拉美及加勒比地區的訪問對雙邊關係具有里程碑意義

  中國網5月25日訊 據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5月21日報道,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本週對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及秘魯的正式訪問對深化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經濟、政治、合作關係具有里程碑意義。

  李克強總理此次訪問拉美,並即將於5月25日在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發表演講,表明從2008年中國在其拉美政策白皮書中把中拉關係提到戰略高度以來,中方一直努力推進雙方共同發展道路。

  雙邊經貿關係面臨很多挑戰,但有一個關鍵詞:多樣化。在最近15年中,雙邊關係推動力十足。貿易額在2010年至2014年間增進22倍,中國已經成為拉美及加勒比地區第二大貿易夥伴。

  中國經濟在2000年至2011年間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需求大量的原料,很多拉美及加勒比國家受益於此,尤其是南美國家。在這一背景下,外國直接投資的流動,中國資金流入拉美及加勒比地區也得到迅速增長。

  但是從2012年以來,世界經濟的減速同樣影響到拉美及加勒比地區,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尋求一種與其改革計劃相適應的發展速度,避免就業受到影響。中國希望經濟增長率在相應十年中保持在6%-7%左右,這意味著中國是世界上經濟增長率最好的國家之一。相反,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的經濟增長陡然下降,其內在因素包括投資停滯、消費下降,外在因素包括歐元區及中國的經濟增長減弱,導致原料需求減少。

  從拉美角度來看,出口多樣化及提高生産率是拉美面臨的兩大課題:2013年拉美向中國出口的産品75%是原材料,且只有五種。2010年至2013年間,中國在此地區投資絕大部分用於提煉工業,尤其是礦業及烴工業。

  為使社會更加繁榮平等,拉美及加勒比地區需要改變過度依賴原料出口的經濟模式。因此,除了擴大貿易流動及與中國的投資,採取行動改變現有的結構也同樣重要。

  如果在未來幾年中國投資增加且更加多樣化,可能不僅推動向中國出口的産品多樣化,也可能促進地區內的生産一體化。同樣,如果與中國的合作有助於填補我們之間在基礎設施、思維及聯繫等方面存在的裂縫,那麼我們也可以促進區域內的貿易及構建地區産業鏈。

  我們拉美及加勒比地區國家在社會政策革新、城市規劃、環境保護及其他方面積累的豐富經驗也可為中國在其發展道路上面臨的巨大挑戰提供借鑒。今年1月在北京通過的《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合作規劃(2015-2019)》為雙方合作提供了制度框架。如今雙方應採取互惠行動落實這一合作規劃。(阿莉西亞·巴爾塞納 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CEPAL)執行秘書 張岑譯 張珂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