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字號:  

澳媒:中國留學生“海龜”變“海帶”需引重視

  • 發佈時間:2015-04-09 08:17: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澳大利亞人報》4月8日文章,原題:“海帶”綜合徵,來自中國的警示媒體天天報道,對中國的鐵礦石和煤炭出口不景氣。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同樣重要的新聞很少獲得分析。這就是中國向澳大利亞教育機構輸入學生。從供需方面講,挑戰隱隱逼近,可能很快需要引起全國性的重視,就好比我們的主要出口。

  無論是移民機會減少、歸國學生綜合徵還是課程相對缺少創新,如果我們對最重要的留學生來源國不當回事,那麼就會有風險。最近的學生簽證數字顯示,中國佔到澳大利亞自費國際學生的22%。

  以前,申請留學澳大利亞的一個明顯動機是移民。時至今日,上海和北京的某些教育仲介仍表示,申請留學簽證的學生客戶有4/5希望日後成為澳大利亞公民,儘管我們的移民政策不再支援這種抱負。

  另外,多年來,那些畢業後回國的學生知道,在國外留學獲得的教育和全球公民技能,將令他們受到歡迎,並給他們帶來回報。在中國很多地方,人們看重歸國留學生,稱他們是“海龜”,希望他們能給快速發展的産業帶去新方法。

  但近年來,稱呼變了。他們如今被稱為“海帶”。他們的起薪、工作期望甚至給人留下的傲慢印象,導致一些人説這些留學生像海帶一樣漂浮不定。一些人沒有保持好中國關係,也沒有尋找實習機會。還有的人英語不夠好,或者沒學到能使他們勝任中資公司和在華企業工作的本領。

  眼下,澳大利亞教育機構在解決這些問題。畢業後工作簽證就是專門為畢業生提供有意義的工作機會而設立的。一些大學與中國教育機構和企業建立多方位夥伴關係,幫助實現回國留學生的利益最大化。

  但這還不夠。許多課程沒有及時更新,以滿足學生和僱主的期望。未來的挑戰是面對市場期望做出調整,以大幅降低“海帶”綜合徵在澳紮根的可能性。(作者菲爾·霍尼伍德,陳俊安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