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學者眼中的中國經濟“唱衰論”
- 發佈時間:2015-12-16 09:13:25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張少雷
作者:雲南財經大學財政與經濟學院 應用經濟系主任唐柳潔
受世界經濟增長影響,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引發了西方一些帶有明顯“顏色”偏見的學者和智庫不斷唱衰中國經濟。其立論的依據是中國沒有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缺乏充滿活力的民營經濟和創新能力,而2015年中國股市和人民幣幣值的波動更是成為各種“唱衰論”的“有力”證據。
然而,一些西方學者針對這些觀點提出了不同看法,例如,麥肯錫上海分公司董事Jonathan Woetzel 于2015年10月5日在Forbes.com上發表了《關於中國經濟的五大誤區》一文,反駁了關於中國經濟增長數據可靠性、缺乏創新能力、環境惡化不可逆、非生産性投資過度和地方政府債務水準過高、社會不平等威脅穩定等五個方面的質疑,指出中國政府當前調整結構的重要性,分析了中國正在實施的刺激高附加值産品出口、逐步放開民間資本投資領域、以消費為主導等結構調整政策,闡述了創新讓阿里巴巴和小米成為全球頂級的競爭者、嚴格的環保指標納入經濟總體規劃刺激了清潔能源發展、政府債務對國內生産總值佔比低於許多西方國家以及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等發展事實。他指出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確實在放緩,但沒有“天塌下來”的證據。
LARRY LIGHT于2015年11月13日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上諷刺了西方的唱衰論調,指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世界經濟增長整體放緩的背景下遭受了最多的批評。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從19世紀到20世紀也經歷了類似的經濟放緩過程。當前,幾位美國總統候選人提出了依靠減稅來振興經濟,而中國領導人則提出通過刺激消費來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對比二者,前者的作用存在不確定性,而後者的作用則是有益和長久的。持有類似觀點的機構,例如高盛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指出,中國日益壯大的中産階級群體及其消費將提振中國經濟,並造福於世界其他地區。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在2015年10月的一份報告中提出,在未來十年中,中國將從吸收和運用其他國家技術和知識的“創新海綿”轉變為全球創新的領導者。到2025年,創新帶來的國內生産總值將達到1萬億到2萬億美元,對國內生産總值的貢獻率為二到三個百分點,這將保證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報告還分析了這種轉變的可能性,指出中國當前已成為消費電子産品和建築設備領域強大的創新者,未來將提升以客戶為中心型創新、效率驅動型創新、工程技術創新和科學創新等四種創新發展的程度和速度。未來更多的跨國公司將選擇中國作為研發基地。報告在最後指出:一個更具創新能力的中國給全球經濟帶來了新的增長機會。
2015年關於中國經濟的爭論表明,中國正在經歷一系列具有挑戰性的轉變,依靠勞動力和投資數量驅動的經濟增長速度正在不斷放緩,這是經濟發展的一個自然階段。當前,中國通過創新和結構調整不斷挖掘新的增長來源,這驗證了索洛、凱恩斯等著名經濟學家關於經濟長期增長的論述。因此,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角度,無論在中國還是在西方,中國經濟“唱衰論”都是站不住腳的。